过刊目录

  • 1986年 第6期
    出版日期:1986-06-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周积泉
    1986(6):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的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从哲学层次上对社会精神生产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规律作科学探索,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有巨大意义的。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以外又一社会生产领域.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也即社会的精神生产,不是与人类物质生产同步产生的,而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历史分工、特别是当出现专业脑力劳动时才产生的。
  • 论文
    刘锋
    1986(6):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哲学发展到今天,应该增生科学意识概念。意识概念内在地包含着分化出科学意识概念的必然性。意识是人类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就其性质而言,它包括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两部分。正确意识就是科学意识。它是意识的核心内容。因而,意识内含着科学意识。概念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即在概念逻辑体系中的特定作用。意识说明它依赖和反作用于物质,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同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科学意识说明它依赖于物质中被认识了的那部分物质,以及它对人造物的决定作用。这是意识与物质关系中更深层次的本质内容。因此,要全面深刻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内在联系,就需要从意识中分化出科学意识概念。这种分化早已以自在的形式进行着。
  • 论文
    周文彬
    1986(6): 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少有关论著认为,斯宾诺莎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其理由之一: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神即是自然,自然即是物质自然界。其理由之二:斯宾诺莎认为思维只是实体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实体。这样的论点和论据能否成立?是值得商榷的。实体、神、自然,确实是斯宾诺莎表示最高存在的哲学范畴。例如,在其主要哲学著作《伦理学》中,他常常将这三个名词等同起来,大谈“神或自然”、“神或实体”之类。但不能因此认为,斯宾诺莎所说的“自然”就是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自然界”。
  • 论文
    黄德良
    1986(6):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于这类问题的传统答案,有的主张是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有的则主张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爆发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种理论的“革命”,如波普证伪主义。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都认为科学是在观察实验的检验中前进的,科学的发展仅仅是理论同经验一致的问题。库恩并不这样认为,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范式概念。
  • 论文
    吴慧|晓紫
    1986(6):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中新兴的文艺接受理论,着眼于探索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者(即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它特别强调读者、观众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意义。这与我们文艺社会学研究中重视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文艺的社会作用、社会影响等的旨趣几乎是一致的。对照我国传统文艺批评中那些只看重文艺作品本身的研究而置接受者于不顾的封闭的实情看,我们以为,强调文艺作品在传播中的社会作用、影响,开展对文艺接受美学的研究,已是我国文艺理论(评论)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迫切的课题,是促进文艺蓬勃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本文将试就加强文艺接受研究(侧重于我国现实)谈一些看法。
  • 论文
    袁顺奎
    1986(6):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格尔的学说就是其绝对理念(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当这个绝对理念走过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来到了精神阶段,在精神阶段又按他的辩证法的正反合三环式的步伐走过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两个领域,便一脚踏进了绝对精神的领域,不过出于惯性它还要走出三步;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我们这里所要看的艺术哲学即“艺术是和宗教与哲学属于同一领域的”,即属于绝对心灵的领域,只有到这个领域,“心灵都解脱了它的客观存在的窄狭局限”,“转到省察和实现它的自在自为的存在”里去了,就是说走过了种种异化的绝对理念到这个领域才可以自己看自己了,美的理念就是这种自我观照的第一步。
  • 论文
    金建
    1986(6): 19-2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观各类经济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建立一门“综合经济学”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一)从社会的经济机制运行过程来看,综合经济学有必要及早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并存,并辅之于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的经济模式,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经济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日益广泛和密切,国民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化、一体化的巨型经济机制网络。
  • 论文
    金坚
    1986(6):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认为,劳动力被赋予商品的形态,不仅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发达的标志,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劳动力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殊商品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同一劳动力的过渡,既具有劳动力商品的一般属性,又被赋予社会主义的特性,因而具有不发达的商品特征。(一)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和劳动力价值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 论文
    王国平
    1986(6):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品的三种含义商品是一个多义的复合概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从三种含义去理解它。第一种含义上的商品,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出发点的商品。这是从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意义上所揭示的商品,即指通过交换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长期以来,各种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马克思的商品定义表述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是不符合经典作家原义的。
  • 论文
    张晖明
    1986(6):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铺开,已经有了八个年头。改革逐步摒弃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土壤得到培养,围绕搞活企业,赋予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的权力,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控制,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变事无巨细对企业实行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无疑这种间接控制的宏观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问题成了当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 论文
    庄敏为
    1986(6):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现阶段不存在计划经济的根据(一)计划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是不存在的。“计划经济制度”这一经济范畴。是列宁在一九○六年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著作中首次提出:“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可能消灭剥削”。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是把这种计划经济制度与产品经济形态相联系的,而这种计划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不可能存在。
  • 论文
    夏克
    1986(6):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有的历史学家之所以对历史发生兴趣,倾全部热情去研究它,基本理由之一就是确信“过去”的存在。这个“过去”的事实性是否在逻辑上限定了历史学家的唯一职责就是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呢?“过去”纯粹的事实性是以我们的沉默为前提的。我们要保持“过去”的这种纯粹性,就不能对它说什么,只能让它处于本来的存在中。不管我们在档案馆看见了各种事件的记载,还是在博物馆看见了人类过去活动的物观成果,只要我们不对它们作任何思考,它们的事实性都是非常纯粹的,但什么也不能说明。显然,这只是一种物的存在,而不是历史。存在并不等于历史。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个事实,它表明了“过去”的存在。
  • 论文
    潘君祥陈立仪
    1986(6):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并看成是“兴国之要图,为救亡之急务”的“开放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最进步的经济思想,它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就是根据这一世界历史潮流和我国政治经济的现状提出的发展我国经济的重大对策。
  • 论文
    蔡尚思
    1986(6): 39-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过得真快,王国维先生离开人世.到下一个年头就足足六十周年了。我愿乘“国际王国维学术讨论会”筹备召开之际,就我去年发表的《王国维的学问思想及死因》一文(载《历史研究》85年4期)作一续篇,专门探讨一下王国维在学术上所应占有的地位,以就正于国内外学者。
  • 论文
    梁红英
    1986(6):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目前,琼瑶的知名度在大陆,并不亚于当时的歌星邓丽君。一个用磁带,一个则用铅字印成的书,风靡一时。两个人的被感觉反应——社会评价,似乎也有共同之处,即“仁者见红,智者见智”,褒贬不一。评判是非不是本文的目的;对这个“琼瑶热”,就青年女性层次(范畴)作一浅显透视,以求教于前辈及知者,以求教于同辈包括同性的朋友们,乃本文旨意。
  • 论文
    褚元仿|惠之
    1986(6):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星》、《夜与昼》以电视剧及文学样式闯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牵动着亿万文艺接受者的心。关于这两部作品本身的艺术效应等方面已有大量文学评论论及。本文将从文艺社会学角度探讨社会各层次群众接受这个作品的心理反馈,从而探测当前读者、观众的审美兴趣和追求是什么?他们希望从反映改革生活的文艺作品中得到什么?
  • 论文
    建强
    1986(6): 49-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集资兴办文化事业的活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天津依靠社会集资二千三百八十一万元建起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近几年来,上海社会集资办文化事业的活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展。这里我们作一简要介绍,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 论文
    戴卫国|潘振亚|陈文灿
    1986(6):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温州龙港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迫切盼望改善居住条件,尽早建设一座适应农、工、贸经济发展,交通方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新城镇。镇政府的领导敏锐地感受到群众的脉搏,八二年开始总体规划,扩展方圆为五平方公里的新龙港。八四年七月大兴土木,八五年已建成不同格局店宅合一的三至五层楼房和建筑物四十五万平方米(在建和将建还有六十多万平方米),街道十五条(总长二十一公里),一所医院,三个影剧院,三个中心市场,四所学校,一个溜冰场以及码头等。在建三点五万千瓦变电所一座,排设地下自来水管道和桥梁十一座。
  • 论文
    李伟
    1986(6):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造振兴上海,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城市,需要大量人才。积极开发和使用本市离退休职工中的综合技术力量,是改造振兴上海长期的战略任务。一、离退休职工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才资源至1985年底,本市已有离退休职工135.8万人,占职工总人数493.5万人的27.5%。其中全民所有制离退休职工占离退休职工总数69.8%,集体所有制占30.2%;男职工占45.2%,女职工54.8%。
  • 论文
    陈超南
    1986(6):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匈牙利血统的社会学家、美学家 A·豪塞尔(Arnold Hauser)青年时期曾在布达佩斯、柏林、巴黎、意大利攻读过哲学、文学、艺术史,社会学、经济学,谙熟多国语言,这些无疑是他在文艺社会学中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过去的艺术史研究不外乎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和从纯粹的艺术现象这两个主要方向着手,而豪塞尔则从社会学的新角度来探索艺术史。一九五一年他写出了《艺术的社会史》一书,一九五八年又写成了《艺术史的哲学》。这两本书均属文艺社会学的重要著作,尤其是后者,影响很大。
  • 论文
    方松华|忻剑飞
    1986(6): 58-59+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瞿秋白,幼名双,霜。十四岁改名为爽,字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什宦之家”。十岁时,毕业于常州冠英小学,旋入常州府中学堂,因家贫辍学,遂至无锡乡南门外江溪桥私立杨氏小学教书,授算术,图画、音乐。1916年12月,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就读。1917年6月赴北大为旁听生。同年9月,考入俄文专修馆。1919年投身于著名的“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在北大创立的社会主义研究会。稍后,同郑振铎等创《新社会》杂志和《人道》月刊,鼓吹社会改造和家庭革命。
  • 论文
    马积华
    1986(6):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辩证唯物主义问题霍夫曼反驳实践派对列宁的反映论的攻击。他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哲学核心”,“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是任何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有效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他必须在外部世界中改变的对象。如果人不能相当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反映,就不可能区别、认识,从而改变事物。”而实践派理论“由于否认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它使理智从属于任性和主观主义,使人的实践成为一种神秘的‘神物’,使科学变得完全不可能。”
  • 论文
    徐一鸣
    1986(6):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特点是非对抗性。这是保加利亚学者的共同观点。但在对非对抗矛盾所作的分析中,他们对这种矛盾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却有不尽相同的看法。多布里雅诺夫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有三个特点。
  • 论文
    黛娜·亚·津纳斯|孔令玉
    1986(6):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的基本情况国际系统的含意是,组成该系统的单元或多或少是“受约束”的。“受约束”通常是指这些单元在地理上合理地相邻,单元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大于同系统外单元的相互作用。在春秋期间,古代中国就同印度次大陆的民族建立了联系。但是,同古代中国各诸侯国间的相互作用相比较,这种交往就远不够重要。从这意义上说,国际系统是一群受约束的相互作用着的民族国家。
  • 论文
    让·迪维尼奥|于沛
    1986(6): 73-7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