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5期
    出版日期:1987-05-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致易
    1987(5):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宋祖良同志著长文力辨知性、理性非指认识阶段而指思维方法。此说受到一些同志的赞同,窃以为尚不能定论。诚然,思维方法说是有根据的,但认识阶段说并非就是“缺乏历史观点”的杜撰。考之康德、黑格尔,两说均有根据;不仅如此,而且不限于这二义。试为辨说。
  • 论文
    夏镇平
    1987(5):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年来崛起的哲学解释学具有融会各派哲学之长,自成一家之言的趋势。本文试图运用解释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哲学史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朱熹的《太极图说解》的差异及其原因,以作为学习西方哲学,“洋为中用”的一个实例。
  • 论文
    张华青|孙嘉明
    1987(5):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民主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方面。而政治民主是一切民主齣基础。没有高度的政治民主,就不可能有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从而也就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从理论上对政治民主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论文
    方达
    1987(5): 17-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史学界首先掀起的“文化热”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众多的学科纷纷以文化为研究课题,呈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人们不禁要问:如此醉心于文化研究,如此醉心于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如何使之现代化,是出于什么原因?有着什么意义?在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面前,如何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些也正是本文探讨的兴趣之所在。
  • 论文
    叶德勋
    1987(5):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五十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对以苏联模式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因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某些相似的经济现象。
  • 论文
    徐允人
    1987(5): 24-2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一九七八年起,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在原有的统收统支的基础上进行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第一步利改税、第二步利改税改革。应该肯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体制在向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向发展。
  • 论文
    施瑾
    1987(5):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变了长期重生产、轻消费的状况,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采取了兼顾生产和生活的原则。广大城乡居民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 论文
    张勇伟
    1987(5): 32-3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段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引进、传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学说理论建构的始点,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学说的“史前史”。以往人们习惯以“十月革命”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开端,而忽视“史前史”的理论建构活动。
  • 论文
    陈晓亚|夏星
    1987(5): 35-3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文化发达与否,除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等各种社会的与人文的条件影响之外,还受到自身文化构成的密切制约。在中国封建社会,经学对文学的制约特别显著。
  • 论文
    袁华音
    1987(5):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短几年功夫,旋风般的改革就使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精神和社会生活等等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的总形势确实大好,但是我们也听到了改革声中有不协调的声音,看到了改革行列中有不一致的步伐,愿在这里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 论文
    高民致|徐金发|罗清明|杨明庆
    1987(5): 43-4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人家庭作为人类社会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非军人家庭相比,它们虽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由于军人从事的军事活动给军人带来的一些特殊影响,形成了军人家庭诸方面的特殊性,使军人家庭的研究能够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 论文
    郁海
    1987(5):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罗贝尔·埃斯卡皮是国外当代有影响的文艺社会学家,法国波尔多文艺社会学学派的领袖。他有关文艺消费问题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他写的《文学社会学》(1958)和他编的《文学性与社会性》之中。
  • 论文
    袁传伟
    1987(5):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史学界中,学术活跃,流派繁多,其中尤以计量史学独树一帜,风行一时。有人称它为“计量革命”,史学发展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出现,揭开了历史研究的新的一页。这里作点简单介绍。
  • 论文
    谢育青
    1987(5):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社会学系研究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接受及继续消化加工文学作品之社会前提和经济前提的科学。然而迄今为止,在文学社会学探讨对象的确定、理论的创立及研究方法这几点上,尚存在意见分歧。历史: 在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已经至少潜在地意识到文学作品植根于社会之中。
  • 论文
    方松华|忻剑飞
    1987(5):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贺麟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中写道:“自从张东荪等诸先生于民国十六年创刊哲学评论后,中国才开始有专门性质的哲学刊物”。纵览二十世纪中国哲坛,张东荪不仅积极参预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三次大论战,而且还代表了中国哲学家企图建立新哲学体系的最初尝试。张东荪,生于1886年,字圣心,浙江杭县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 论文
    方松华|忻剑飞
    1987(5):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此作了不少阐述,虽然,其中存在着深刻的分歧,但是,从理论形态上看,总体上存在着一个多年一贯的理论模式。不过,叶青是个例外。由于政治原因,后来人们一般不把他的理论归人马克思主义之列,尽管他本人一度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 论文
    马积华
    1987(5): 57-5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 1967年,东德科学院院士阿·柯辛在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首先必须从理解人的本质出发来加以规定,这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有关提法存在明显的差异。
  • 论文
    毛根福
    1987(5):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劳动人事部劳科所和全国总工会劳动工资社会保障部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联合在福建崇安召开了工资与物价关系研讨会。
  • 论文
    李国荣|袁建民
    1987(5):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城乡陆续出现相当一部分私人企业(或称私人经济),引人注目。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私人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方针、政策等问题,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现将研讨的动向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