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第3期
    出版日期:1991-03-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俞宣孟
    1991(3):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传统态度与现代化”这个课题,有许多迫切的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笔者则以为有必要提出追寻智慧的问题。我们看到,在人类文明发端时,人们对智慧的力量显示出无限的惊讶。现今,人们正忙于撷取和享用智慧之树上结出的实证科学的硕果,而建立在热爱智慧基础上的哲学本身则经过实证科学的分解而前景黯淡。然而,既然现代社会的一切机会和危险都是人类自己的活动造成的,而智慧又是人类活动的根源,那么,面临机会和危险的激烈冲
  • 论文
    范明生
    1991(3):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世界文化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影响、吸收、汇合。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及其神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晚期希腊哲学中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先驱犹太哲学家斐洛同基督教及其神学,几乎是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希腊哲学,几乎无法全面地了解基督教及其神学。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入侵东
  • 论文
    张伟
    199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面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弗洛姆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它的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另一位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库塞的现代社会中“人的总体异化”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拟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他对马克
  • 论文
    陈宏
    1991(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在我国经济改革走过十二年历程后的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问题。面对时下的经济氛围,有识之士提出了加大改革份量的中肯政策主张。迄今有关深化经济改革取向的见解莫衷一是。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富有战略意义的抉择,我们是不可回避的。一、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经济改革取向见解
  • 论文
    程恩富|施镇平
    1991(3):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构建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结合形式体系的必要性改革以来,人们在探讨和设计我国经济调节机制的目标模式方面,作出了富有启示和成效的探索。人们一般都注意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三个调节器,即指令性计划调节、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并大都把指导性计划调节视为主要的调节形式。实际上这种以指导性计划调节为主的、包括指令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雏型,在近几年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业已投入了试运转。其间,有成功的经验积累,也含有深刻
  • 论文
    杨继瑞
    1991(3):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系列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体系合力运动的特殊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客观存在。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社会分工的明细化和协作的密集化,使各个部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间按比例地投放,以保证社
  • 论文
    刘汉东
    1991(3):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界说关于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称呼,目前比较流行的有:知识分子、士、文人、儒生等。但是,这几种名称所反映的性质十分模糊,并不能确切地体现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角色和地位。关于“知识分子”。目前,世界各国对知识分子的定义都处在讨论之中。最近,西方学者虽然有逐渐集中于将社会中生产思想、观念、理论者视为知识分子的趋势,并将他们看作是社会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或者说是“社会的良心”,即他们有不屈从于权势,不怕牺牲,敢于以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去批评不合理的事物的特征。但是,对这一界定的歧义并没有最终得到解决。我们知道,汉语中“知
  • 论文
    梁满仓
    1991(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贪官污吏是封建社会的痼疾。北魏后期,也即北魏孝文帝以后在拓跋贵族逐渐完成封建化的时期,官僚的贪污之风大盛,并因此造成北魏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和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衰亡。因此,探讨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贪污之风大盛的原因以及政府的治贪之策,无疑是研究北魏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北魏后期贪污之风的特点
  • 论文
    刘承功
    1991(3):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太平天国的政治斗争和政权建设中也披上了宗教的色彩。近年来,有的学者据此断言,太平天国推行是的“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洪秀全对基督数教义虽有利用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对它的改造。他对基督教教义的利用并不是借以推行神权政治,而只是用宗教的形式点燃农民的反抗情绪,进行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 论文
    曾亚强
    1991(3):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本文展开的论点,是在对国营企业近一年的实证调查基础上提出来的。调查的初始目的是探究国外企业管理中日益注重的企业文化现象在我国国营企业中的表现。但是,实证调查中获得的材料,使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判断:在国营企业中,并没有和国外企业严格对应的企业文化现象。这就使我们开始考虑国营企业所基于的整个国情文化背景。当我们从这样的宏观角度重新审视国营企业的文化环境时,一个通俗而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单位”,它在国情文化背景下的特定的文化涵盖意义就凸现出来了。比之
  • 论文
    夏明
    1991(3):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什么样的生活谓之幸福?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野蛮人的性生活》一书中,描述了生活在太平洋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一个原始部落的文化,在这些野蛮人眼中,梦寐以求的天堂生活是这样的:“我们都象酋长,我们漂亮美丽,有富饶的菜园,无所事事……”这说明即使在物质生活极端贫乏的条件下,原始人也梦想有朝一日能够从整日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过一种闲散的生活。人类很早就开始憧憬着一个闲暇而非终日劳作的未来。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幸福被认为是凭借闲暇的;因为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正是为了要能够闲暇”。罗素在探索获得人生幸福时同样认为,
  • 论文
    马积华
    1991(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苏联学术界公认:在马列主义哲学、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是同凯德洛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凯德洛夫几乎涉及每一个哲学领域并都有独到的研究,而他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开拓性探讨尤为国内外哲学同行称道。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创新见解向前推进了这个理论。凯德洛夫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它的对象就是客观辩证法和作为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的主观辩证法,而“这也就是说,它的对象就是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所有其他的一切现在都已归到有关自然界、历史和人的思维的部门实证科学中去了”
  • 论文
    徐仁达
    1991(3):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贷款担保的可靠因素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因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增大而加大。而目前银行贷款除了对借款企业进行审核外,还要求有资金实力的经济实体进行贷款担保。实现可靠的贷款担保应当具备下列因素: 首先,必须对担保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为其他单位担保,必须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次,担保单位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如果一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小的单位为一个较大型企业担保
  • 论文
    徐仁达
    1991(3):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贷款担保的可靠因素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因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增大而加大。而目前银行贷款除了对借款企业进行审核外,还要求有资金实力的经济实体进行贷款担保。实现可靠的贷款担保应当具备下列因素: 首先,必须对担保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为其他单位担保,必须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次,担保单位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如果一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小的单位为一个较大型企业担保
  • 论文
    贺善侃
    1991(3):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西方哲学史上的决定论者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件,包括人类的行为和选择,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先决条件,因而都是被决定的,毫无例外。近代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日益证明了这一理论。那么,如何看待人的行为呢?人的意愿,意志和行为选择(尤其是道德选择)有没有自由呢?决定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和自由意志能否相容?这些问题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家感兴趣并认真探讨的问题,并由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释逐渐形成了四个派别:强硬决定论(hard determinism)、自由意志论(libertmianism)、温和决定论(soft determinism)和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