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第5期
    出版日期:1991-05-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姜义华
    1991(5):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孙中山从创办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历经组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直至中国国民党改组,建立和完善近代政党的作业,贯串于他的整个革命生涯。认真审查孙中山政党作业所追求的目标和遭遇的各种矛盾,他建立和改革政党所依靠的力量与运用的方法,他创立的政党不同的及共同的历史命运,我们不难发现,他这一切作业的目的就是力图按照他所希冀的方向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权威转换和政治造型问题,而这正是众多的国家、众多的民族从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都曾面临的问题。孙中山的
  • 论文
    谢俊美
    1991(5):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民初,中国社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未曾见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一时成立的政党和类似政党的政治团体约有300多个。对于这种政党林立现象,一般史书都认为它是封建君主专制被推倒、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的确,由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人民获得了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因而民主空气十分活跃;而党禁的开放,则直接为政党政治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还与作为执致党的同盟会政治思想领导软弱、组织涣散有关。民初建立的不少较有影响的政党几乎都是从同
  • 论文
    孙承叔
    1991(5):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怨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过一次突变。引起这次突变的根源,就是对俄国半亚细亚国情的重新认识。因此,认真研究列宁这次突变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1906年“亚细亚复辟”之争 1906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围绕着党的土地国有化纲领,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理论争论。导致这次争论的根源,是对俄国国
  • 论文
    蒋德海
    1991(5):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法的阶级性是目前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法的批判来看,马克思不仅没有把法的阶级性作为法的本质,而且他对法的阶级性持批判的态度。 150年前,当马克思通过林木盗窃法案的辩论开始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他对法的批判正是从法的阶级性的特殊形式开始的。马克思指出:“法律不应该逃避说真话这个人人应尽的义务。法律更应该这样做。因为它是事物的法的本质的普遍和真正的表达者。因此事物的法的本质不应该去迁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到应该去适应事物的法
  • 论文
    刘锋
    1991(5):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严整的时空理论,应该由回答时空“是什么”的事实观念和回答时空“有何用”的效益观念构成。从发生学角度看,时空事实观念作为时空的元理论,是时空效益观念形成的基础,而时空效益观念则是从时空事实观念中引伸出来的具体观念。时空效益观念就是时空的价值观念,它是表征物质世界相关层次及其时空对主体的作用、功能、意义的观念。以此来审度延续至今的既有时空理
  • 论文
    李述仁
    1991(5):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90年代世界经济开门不利。刚刚进入90年代就爆发了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一些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危机,世界经济的增长也落入低谷,形势相当严峻。不过,整个90年代世界经济前景究竟如何,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它对于我国执行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特别是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国际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论文
    王国平
    1991(5):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目前,理论界对于经济制度与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原因之一就在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一种观点偏重于考虑生产力与运行机制之间的联系,认为运行机制与经济制度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运行机制主要受生产力状况制约——同样是社会化大生产,尽管经济制度不同,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机制。另一种观点则偏重=r考虑运行机制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认为经济制度与运行机制只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与之相适直。我以为,运行机制实际上具有既表现
  • 论文
    郭沂
    1991(5):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五四”后中国新文化发展的背景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新的基本任务。从主体文化的生成机制和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趋势看,鸦片战争为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民主文化建设。所谓主体文化是指文化的主体——人
  • 论文
    周文彬
    1991(5):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 论文
    贺善侃
    1991(5):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如何判定道德标准?这是西方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西方哲学从确定标准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准则两方面进行研究,前者涉及道德哲学(伦理学)的对象,称为元伦理学理论,后者涉及对价值的看法,是道德哲学中的价值论。一、确定道德标准的总体原则西方哲学家根据对道德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而提出了不同的确定道德标准的总体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伦理主观主义、伦理客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