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第1期
    出版日期:1992-0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朱立元
    1992(1):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评价众说纷坛,颇多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手稿》所体现的世界观的认识有重大分歧。有些人把《手稿》的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认为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高峰,后期马克思的思想逐渐“背离”了人道主义,因此他们希望“回到”青年马克思;有些人则从相反的角度也把《手稿》的世界观归结为基本上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断言它在历史观上仍属于唯心主义,认为从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开始,马克思的世界观才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这两种立场
  • 论文
    尚志英
    1992(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后期维特根斯坦发现了一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相似之网。他认为,说明这张相似之网的最好术语莫过于“家族相似”。家族相似实际上是用一种富有意象性的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游戏的性征。它是语言游戏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构成了语言游戏说的基础。
  • 论文
    陆炜
    1992(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虽然各有其自身特点,但就其主流而言,对现代社会片面发展的不满却是它们共同的特征。自尼采以来,无数哲学家从各个角度抨击西方社会的技术统治。这一共识的形成与其说是哲学自身逻辑推演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对西方社会现实处境作出的一种反应。哈贝马斯的思想,从根本上讲,并没有脱离这一基本思路;他本人便是“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论点的始作涌者。但作为德国理性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传人,哈贝马斯
  • 论文
    武克全
    1992(1):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特征的论述,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曾把马恩的论述作为唯一的标准和先验模式,结果导致了实践中一系列“左”的错误的发生。近年来则产生了另一种倾向,即有些人因为社会主义的现实状况和马恩的看法有颇大的差异,就认为马恩的看法有“认识上的缺陷”,甚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几乎未作专门的概括”。这要求我们对此作深入的研究。
  • 论文
    杨志飞
    1992(1):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随着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出现,无产阶级专政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建立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到去世前短短几年中曾经设想过两种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它们各自具有很不相同的特征和任务。为了能够从理论上加以区别,我们从它们各自的某些特征着眼,分别称之为“苏维埃型式”的国家组织形式和“无产阶级专政型式”的国家组织形式。
  • 论文
    管怀鎏
    1992(1):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包含产业结构均衡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双重任务。其中,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宏观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成本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从降低结构高度化成本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战略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
  • 论文
    陶友之
    1992(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企业活力不足,造成的原因很多。增强企业活力当应“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据我调查,现在许多企业活力不足,至少有以下七种情况: ——“双总”失衡,企业被产品过剩“胀死”。由于宏观失控,有些地区和部门重复建设,盲目投产,使有些产业和产品的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使许多企业一方面原材料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产品积压。企业就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上海纺织业中就有这种情况。
  • 论文
    周登科
    1992(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再一次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迅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最近,我国经济学界就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争。有些同志提出了“板块模式”的设想,即对那些短线部门和偏紧的领域主要施行直接计划调控,而对那些长
  • 论文
    李朝远
    1992(1):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百家争鸣以其自由言论和民主辩洁的业绩成为辉煌时期的辉煌构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已经具有了什么样的价值、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两个将价值关系与价值判断联系起来的问题提到了诸子百家的思维日程上,以致对人的价值的探讨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殷商人每事必卜的感性活动和西周人作“易”占卦的无理性活动,还无法自觉意识到人的存在有一个价值问题的话,那么,诸子百家在中国认识史上第一次将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价值高悬在自己的认识对象上。
  • 论文
    周学军
    1992(1):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儒士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思想和心理的成长历程与个体生命史一样。个体从母体诞生后,只有当他具有了清醒的自我意识,才算真正与母体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但是,由于个体自身的力量及外在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自我意识的实现往往会遇到障碍,从而不得不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和修改。只要这种调整和修改不至于取消自我意识,完全整合于外在的
  • 论文
    许纪霖
    1992(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和损失,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速度,也损害了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政治的一体化。战争的胜利结束,和平的重新出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重新起步的又一次历史机遇。
  • 论文
    贺善侃
    1992(1):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一、语言、思维和现实什么是语言?语言与人类思维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否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是所有注重语言,把语言作为核心问题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所关心的共同问题。总的说来,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语言与思维之间有朕系,在总体上不可分割,但在具体分析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上,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