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02年 第05期
出版日期:2002-05-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创造为乐 自由为乐 不懈追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访谈录
施蔷生
2002(05):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于光远先生曾在我刊发表《提倡墓志铭文学》一文。一瞬间,6年过去,87岁的于老,身体仍旧十分康健,思维 敏捷,行旅匆匆。今年4月20日,于老到上海参加中国的两个经济高层论坛,21日又到华东师大作有关教育的讲演。记者专程陪同于老,趁隙作了采访,话题就从他关于 “乐在创造中,乐在自由中。创造需要自由的环境,只有自由才有创造。有了创造才有快乐。” 的名言展开 。
Select
论文
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相互促进
陈卫平
2002(05):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理论内涵之一,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就为改变以往比较侧重于社会发展而较为忽视个人发展的片面性提供了依据,指明了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正确方向。
Select
论文
教育亟待关注的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
丁钢|岳龙
2002(05):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但其认知程度并不一致。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素质教育,以应对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对教育的挑战?为此,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和重点中学校长,就我国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对策作一深层次的分析。
Select
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陆有铨
2002(0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实现从目前人们所说的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下面 谈谈关于几个比较重要的教育观念的看法。
Select
论文
提升素质教育的精华:我们需要“诚与爱”的教育
黄玉峰
2002(0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学生最缺少的是诚与爱的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影响力,由于社会上竞争的激烈,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往往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他们人格的健全。
Select
论文
素质教育要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
于漪
2002(05):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国民素质能否明显提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而,今日素质教育落实的程度如何,取得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明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面貌。
Select
论文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何晓文
2002(05):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推动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国家对重点高中提出的新要求。
Select
论文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校长
唐盛昌
2002(05):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学校层面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要通过校长与教师的实践得到物化;素质教 育又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通过校长与教师对陈旧 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不断扬弃而逐步确立;素质教育 还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要通过校长与教师按校 情破旧立新,以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变式;素质教育 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通过校长与教师的探索与实践,使之日益完善与升华。
Select
论文
重视中国文化中的素质教育传统
罗义俊
2002(05):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教育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我认为,忽视了人本身的教育,忽视了人的素质的提高。结果,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免高分低能。这是近几年大力提倡与推广素质教育的问题背景。这一点似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Select
论文
提高干部法律素质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王立民
2002(05):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部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密切。 要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提高干部的法律 素质。今天,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Select
论文
表见代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韩伟忠
2002(05):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代理制度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因代理所致的纠纷却时有发生,其中以无权代表最为常见。顾名思义,无权代理即无代 理权的代理行为,它意味着代理人在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委托或超越代理人权限以及代理权消失后的代理行为。
Select
论文
如何对待公有制条件下的剥削行为
刘国男
2002(05):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剥削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之所以提出对剥削与所有制关系的再认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 现行的所有制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此相对应,对剥削与所有制关系的认识必然会增添许多新的内容。
Select
论文
东亚经验与东亚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贾根良|王晓蓉
2002(05):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习与知识创造是东亚模式的精髓,这是我国创造 “中国模式”需要借鉴的最重要的经验。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知识创造更是因时因地而异。
Select
论文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许晓青
2002(05):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三农”问题受到社会 各界普遍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逐步升温,成为一大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深入剖析中国农村是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所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久难突破,而今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取向究竟怎样,更牵动着众多学者的心绪。
Select
论文
对“好孩子”、“好学生”过度角色化的思考
陈映芳
2002(05):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往往会出现一种偏向:即对“坏孩子”、“坏学生”犯错、犯罪较有准备,而对“好孩子”、“好学生”的越轨现象及其内在的逻辑则缺乏预想和相应的认识。
Select
论文
创新 竞争 合作 全面推进上海期刊群的发展
李禾禾
2002(05):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是中国期刊业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了第一本杂志 《六合丛谈》;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上海已有625种期刊,其中社科期刊255种,科技期刊371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出现了一批含有多种各具特色的刊物,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期刊群。
Select
论文
从夷到洋商称谓的时代变迁
黄清根
2002(05):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洋商”这个词,是西洋商人的节略语。最早 人胡夏米。 出现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至七八十年代则较 胡夏米,通中文,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职广泛地使用。此前,来自遐方的西方人“一体被中国 人看作是夷人”。如称欧洲人为 “红毛夷”、“白夷”、 “英夷”、“法夷”、“米夷”等。称外国商船为“夷船”、 “夷舶 ”、“夷艘 ”等 ,洋官 为 “夷酋 ”,外侨住房为“夷房”,租界为“夷场”,洋商为“夷商 ”。
Select
论文
政治妥协的根源、价值与类型
龙太江
2002(05):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 常与 “懦弱”、 “屈服”甚至与 “背叛”、 “投降” 等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 正如美国学者多比尔曾经指出,没有人喜欢妥协,但每个人都在妥协,妥协遍及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妥协其实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政治妥协也必然有其存在的理性与道德基础。
Select
论文
关注民生的现实问题——评朱林兴教授的《涛声集》
王家泉
2002(05):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朱林兴教授的经济文选 《涛声集》,最近由浦东电子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朱林兴教授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家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思考和研究的 论文集,全书共分六篇,是作者在其20余年经济理 论工作生涯中的丰硕成果。全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作者始终按住时代的脉搏,对社会经济现实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而使作者的研究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充满了生命力。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