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02年 第10期
出版日期:2002-10-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理论研究的与时共进和改善学术生态环境——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访谈录
秦维宪、任建英
2002(10):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枫红谷黄,这是一个给人们留下深邃的思索空间的季节。有人为丰收的景象而喜悦,也有人为没能得到应有的收获而遗憾,当下的理论园地很像这沉甸甸的秋天。由此, 我们带着一些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困惑,专程采访了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
Select
论文
对评估体系的评估——谈学术评估体系与学术良知
王晓华
2002(10):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铭铭事件发生后,在全国学术界不亚于一场地震,然而,此事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很多,现在不少学者都在反思这件事。 笔者认为,此事再一次暴露出中国人文学术的贫困。
Select
论文
经济学的学术规范与理论创新
袁志刚
2002(10):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要算经济学和法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实证经济学研究,其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问题和经济管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发展非常迅速。
Select
论文
超越实用理性 拓展人文空间
俞吾金
2002(10):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研究和思想探索必须创新。也就是说, 创新乃是理论研究和思想探索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研究而不创新,探索而不破旧,那么这里存在着的就只是模仿和抄袭,既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探索。
Select
论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心: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曾峻
2002(10):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博大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充分吸呐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获得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组笔谈在思想层面、操作层面试图对此进行阐释,以期共同加深认识。
Select
论文
政治文明与它的学术周延
秦德君
2002(10):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博大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充分吸呐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获得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组笔谈在思想层面、操作层面试图对此进行阐释,以期共同加深认识。
Select
论文
公民政治素质折射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
罗峰
2002(10):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度发达的文明状态是同高素质的人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从野蛮状态迈向文明状态的过 程,也是人类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正是有了人的高素质,才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 提高。辉煌璀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人类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高素质人类群体创造力的表现。由是观之,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建 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
Select
论文
国家统一与政治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视域
高民政
2002(10):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属于政治现代化范畴。就世界范围来看,政治现代化肇始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 现代化的产物,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代化水 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就一个国家而言,政治现代化不仅与经济现代化相联系,而且与国家统一状况密切相关。
Select
论文
证券市场寻租行为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申屹
2002(10):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接二连三地揭露出 了 “中科创业”、 “亿安科技”、 “银广夏”、 “蓝 田股份”、 “纵横国际”等股市操纵案、虚假包装上市案件。
Select
论文
关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思考
高建明
2002(10):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是投资者投入上市公司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的保证。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虚假信息披露、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掏空上市公司等。而我们的研究认为,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还不是导致董事会不履行对投资者 “忠诚” 和 “勤勉”职责的充分条件。
Select
论文
“内部人控制”现象剖析
邵燕
2002(10): 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部人控制”指作为企业管理层的经理人, 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但由于自己拥有特殊的地位而掌握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控制权。 “内部人控制”是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国有产权所有者的 “虚置”,导致有些 “内部人”利用经营决策权来实现个人和小 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损害股东权益,产生企业经营的低效率。
Select
论文
上海养老状况扫描
张徐顺
2002(10):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历经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几 个年龄段以后,都要进入老年阶段。此后,人的体力、精力将会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而渐渐开始走下坡路,就如下山之前的夕阳那样失去了光芒四射的活力。于是,如何度过这人生绎站中的最后历程,既是每一个人所必须面临的选择,也是整个社会必须正视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Select
论文
加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社会储备
卢汉龙
2002(10):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并非是最严重的,而是正开始加速,并出现高龄化趋势,所以必须积极抓紧时间,做好应对老 龄化高峰到来的经济储备和社会储备。这里的经济储备当然是指需要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并且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增值。这是容易得到重视的。而对于做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 “社会储备”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张徐顺先生关于上海市养老状况的扫描与分析,正是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希望能就此一议,以加深社会的共识。
Select
论文
养老方式及其发展的选择
梁鸿
2002(10):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养老状况扫描》一文对上海市养老状况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并导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如何解决中国未来的养老危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老年人口的养老,而且也关联到中国的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Select
论文
僧诗与禅文化的美学内涵
释月照
2002(10):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庸》开篇即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 道;修道之谓教”,教育作用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古代重诗教, 《论语》里 “不学诗,无以言”、 “始可与言诗矣”、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句子, 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Select
论文
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
耿葆
2002(10):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中邦交正常化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表现在 “战后处理”上。 首先明确了战争责任, “日本方对过去日本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痛感难辞其责,并深切反省”;其次,日本国政府十分理解和尊重……
Select
论文
西欧科技兴国的历史探索
姚勤华
2002(10):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是加速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催生 婆。研究西欧国家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路,对21世纪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Select
论文
十年一剑 扛鼎力作——《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出版座谈会侧记
徐有威、周利敏
2002(10):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中山学社社员、 《世纪》杂志副主编沈飞德副编审撰写的《民国第一家——孙中山的亲属与 后裔》 (以下简称 《民国第一家》)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关孙中山亲属与后裔最完备,也是最翔实的专著。
Select
论文
晚清上海农村社会的变动
戴鞍钢
2002(10):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时期,毗邻中国最大通商口岸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农村,受其影响和促动,当地社会变动明显。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