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0期
出版日期:2003-10-20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对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反思
阎光才
2003(10):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期编发的阎光才先生的文章,以北大教改为引子,涉及的却是我国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起步的大背景下,北大的人事改革不可能是北大的“家务事”,也不可能只是关于北大教师们的生计问题,它已经被提升到影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反映中国大学办学理念的高度。我们竭诚欢迎广大关心教育改革的读者积极来稿,参与讨论。 ——编者
Select
论文
中国转型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的复兴——访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卫·大彼
权衡
2003(10):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戴卫·大彼教授(以下简称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出版了大量发展经济学著作和文章,其中大部分对那些他曾经工作过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在哈佛大学作访问研究期间曾经与他一起就中国发展转型问题进行过多次交流,本文是对他的一次专访。
Select
论文
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兼评当前影视历史人物的塑造
华强
2003(10):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已有近四十年没有集中讨论了。近年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已不仅仅局限于史学领域,而以更宽泛的形式在文学、影视中表现出来,乃至屡屡发生令人难以容忍的胡乱评价历史人物的现象。为此,我们在争鸣栏目中,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本期刊登的第一、第二篇文章观点相去甚远,孰是孰非,尽可争鸣。我们期待着,广大作者和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编者
Select
论文
多元的价值评价和科学定位——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朱宗震
2003(10):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说的是知人之难。古人又说,盖棺论定,一个人死了,就可以给他下结论了。但是也不尽然。 例如,对陈其美的评价。解放后曾因批判蒋介石而批判陈其美,把他说成流氓头子。
Select
论文
跟不上学术步伐的《康有为传》
马洪林
2003(10):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争鸣乃是本刊高扬的旗帜。回首“文革”前的史学界,诸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关于生产力性质问题、关于时代精神汇合论问题、关于红学索隐派问题、关于让步政策问题、关于曹操的历史功过问题、关于忠王李秀成自述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关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等等的争鸣层出不穷。然而,时下史学界过于沉闷。值此纪念戊戌维新105周年之际,本期特刊发马洪林先生的争鸣文章,以期引起争论,为学术园地增辉添彩。 ——编者
Select
论文
现代语境下民主理念的真谛
王晓华
2003(10):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独秀通过《新青年》杂志将民主理念推介给广大国人时,曾形象地称之为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先生,认为它与赛因斯(science)先生联手“将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德赛二先生与社会主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97——98页,第106页,第2页)将民主形象地比喻为一位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的超级能人.
Select
论文
“公选”实践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姚新勇
2003(10): 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选”——公开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干部,正从个别地区性的实践向全国普及。作为一种改革实验,无疑是具有意义的,至少它的直接目标指向——增加官员选拔、任命的透明度,引进公众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官员选拔、任命中的腐败现象。
Select
论文
关于中国乡村干部和农民之间信任缺失的思考
杨善华
2003(10):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央视《新闻调查》栏目2003年8月11日报道,2003年7月,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境内的涌泉村,因乡干部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有误,导致5天内3位农民自杀。这是一个典型的信任缺失例子,由此促使我们关注这一问题。
Select
论文
税费改革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革
管爱华
2003(10):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实行税费改革,这一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减低农民贫困的程度,缓解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对立情绪。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的实施将对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社会的整体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Select
论文
我国应扩大“社区矫正”的服刑方式
武玉红
2003(10):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殷鉴
刘强
2003(10):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公安部、国家司法部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基础上,促进有关社区矫正方面的立法工作,为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提供法律保障。”而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社区矫正立法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社区矫正的立法以有益的借鉴。
Select
论文
要进一步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
陈工孟
2003(10):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1世纪,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力量中,民营经济也将是中国民族经济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坚力量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面临全球范围内更为激烈的资源、市场和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对中国民族经济、社会稳定、财政来源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Select
论文
防范风险:企业资信评价体系的建立
陈菁
2003(10):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买卖奇闻
王尔龄
2003(10):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买卖寻常事,未若此番奇。笔者所说的“此番”买卖,一是农村小学给拍卖,二是另一所农村小学被抵押。 被拍卖的,是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乡14所小学中的9所。
Select
论文
反对随地吐痰应有更深的理论认识
周一平
2003(10): 3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载,中国科协对最痛恨的陋习所作的民意调查中,随地吐痰列十大陋习之首,随地便尿名列第二。又有报载,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竟还有执法人员因随地吐痰被公众逮住批评(没有罚款)的事例。随地吐痰既是最讨厌的陋习又为什么不易根治?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大概是对其理论认识、文化认识还太少、太低。
Select
论文
日本应承担侵略亚洲战争的责任——日本侵略亚洲战争责任问题国际讨论会侧记
彭善民|孙爱民
2003(10):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9月18日至9月2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发起、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史学会、《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协办的“日本侵略亚洲战争责任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Select
论文
旅游节庆的打造与要素的合理构架——以苏州旅游节庆的转变为例
陈来生
2003(10):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许多地区纷纷举办旅游节,因为旅游节庆活动可以突出城市的鲜明特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提高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还能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并为城市留下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旅游产品,从而为节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就一批确定的客源。
Select
论文
关于智能小区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瞿天明
2003(10):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持续发展,由此带动了物业管理的现代化。随着e时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IT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亦包括物业管理。如果说几年前人们还在观望和接受之间徘徊犹豫,那么如今智能化系统已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必备要素之一,智能家居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Select
论文
全球化压力下的民族冲突——兼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杨增国
2003(10):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之所以影响久远,是因为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是从传统的经济、政治或军事视角去分析问题,而是从文明与文化的角度,对历史变局作出全新的诠释。本文试图在吸取国际国内学界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主要是由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两种相反相成潮流(因素)所构成,而文明间的冲突实际上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的具体反映。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