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2003-12-20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余源培
2003(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
周一平
2003(1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徐勇在“走向新民本主义”一文(载《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9期)中提出了走向新民本主义的问题。这是符合中共十六大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但徐勇文章没有谈新民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才能走向新民本主义。本文就此试论之。
Select
论文
求新求变必须以求真求实为基础——马洪林先生《跟不上学术步伐的〈康有为传〉》读后
陈进
2003(1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供一个公正的学术争鸣的平台,是本刊一贯倡导的风格和办刊宗旨。我们崇尚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北大校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本刊自今年第10期推出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争鸣文章后,来稿踊跃。因今年是戊戌维新运动105周年,我们在纪念这场中国近代首次启蒙运动时,选择康有为这样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先驱作为争鸣热点,本期再选登两篇具有鲜明的观点交锋的文章,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惠赐佳作。 ——编者
Select
论文
论康有为的变与不变
谢俊美
2003(12):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变是它的特征。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形象地说当时的中国正“遇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说法旨在说明近代中国变得厉害。古代中国也有变,从商周、秦皇汉武,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在变,只是变得比较缓慢。近代中国的变,无论是速度、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超过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反映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
Select
论文
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吗?——就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与华强先生商榷
巨永明
2003(1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本源。如果没有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的准确评价,是难以正确理解某一段历史的历史真实的,从而直接影响“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的发挥。所以,历朝历代的历史研究都把对特殊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令人困惑的是,历史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总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议,比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的评价,就几经反复。
Select
论文
书法是“文化摇头丸”吗?——与余杰先生商榷
李启咏
2003(12):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青年论坛网站2003年5月30日发表了余杰先生的《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一文,笔者拜读了余先生在文中提出和引用的一些新鲜观点: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化摇头丸”,书法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自慰,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最没有文化的“文化摇头丸”,“中国人对书法的迷恋,说到底也就是对权力的迷恋,这是一种无聊的假文化”,作者认为在下一代中进行书法艺术教学是“荼毒下一代”的行为。
Select
论文
附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
余杰
2003(12):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书法是中国最重要的国粹之一。西方的字母文字像曲曲扭扭的蝌蚪,那是一种低级的文化;而我们的方块字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书法已经升华到了审美的境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和权力体系中,书法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在中国,题词是某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拥有这种资格的人,除了大书法家之外,就是少数高级官员了。最近被公众谈论颇多的两大贪官胡长清和张二江,都是兼官员与书法家于一身的、“能文能武”的干才。
Select
论文
城市精神的文明生态建构
胡近|阙天舒
2003(12):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正义制度的完善
吕小波
2003(12):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中国,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能政治逐渐淡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开始分化,公共问题由此凸现,其中现代意义的正义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部分权力市场化所导致的一些社会不公的频发,使社会公德、价值观念等面临严峻挑战。这种状况若不能引起重视并加以扭转,就有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Select
论文
关于战胜现代社会抑郁症的思考
李禾禾|王月华
2003(12):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一些社会学家甚至断言,抑郁症作为伴随现代社会而来的副产品,将使人类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北欧、英国和美国的纽约,大约有15%到30%的成年人曾经在自己的生活中遭遇过严重抑郁症的折磨。在我国,对抑郁症患病率的保守估计为2%,即全国现有2600万患者。调查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约为10-25%。
Select
论文
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论加快发展上海离岸金融业务
刘伟奇
2003(12):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根据人世协议,5年之内,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和地域的限制,中外资银行将展开直接的全面竞争。
Select
论文
也谈反思大学人事制度改革
高益民
2003(12):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本刊今年第10期刊登了阎光才先生的文章“对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反思”一文后,已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纷纷致电致信本刊。他们指出,由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为引子的讨论,其实质触及的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的大课题。本刊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参与讨论,我们将择优刊登。 ——编者
Select
论文
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田美丽
2003(12):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高等院校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相对教学而言,高校科研管理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需要提高水平,提高层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深化高校科研体制包括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使高校科研走上目标明确、宏观有序、管理规范、创新性强的轨道,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效应。在科研管理上,要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按照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宏观政策、确定科研方向、规划重点课题等工作上来,以适应高等院校不断拓展的科研规模。
Select
论文
古希腊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的孕育
郭长刚
2003(12):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围绕着我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这一问题,学者们曾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并先后形成三次大的高潮,即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科学的讨论、20世纪40年代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发生的讨论(亦即为国人所熟知的“李约瑟难题”),以及20世纪80年代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Select
论文
“西方”与西行求“法”解析
胡海燕|王建光
2003(12):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两次与外来文化深入而全面地相涉,都与“西方”有关。第一次是与佛教的“西方”有关,第二次则是与耶稣教东来以后的“西方”有关。所谓“西方”,原本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但在长期的文化相涉相融过程中,慢慢地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Select
论文
“后现代冲击波”对我国文化转型的启示
韩剑琴
2003(1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现代主义已经来临。后现代主义这一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后现代主义的迅速崛起,反映出西方文化流向的新变化,也标示出它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承续”的逻辑必然性。 身处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我们不得不客观正视“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波,并作出理智的应对措施。
Select
论文
小细节与大是非
陈鲁民
2003(12):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假如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人类,您会选择哪一位呢?先来对他们的基本条件作一些对比: 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偷养了两个情妇,嗜好吸烟喝酒;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读大学时因吸食鸦片险些被开除,每晚都要喝一公升白兰地,烟不离手;候选人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不贪女色,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酷爱读书,懂艺术,有专著出版。
Select
论文
律师业面临诚信挑战
田星星
2003(12):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你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为了寻求公正的救济,你不惜花上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委托律师为你提供法律服务。但结果律师两头吃,吃了原告再吃被告,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发生在浙江瑞安的彭某诉瑞安新世纪法律事务所和其松机械厂的诉讼就是这样的气人事。原告彭某在其松机械厂劳动时,被机器严重压伤,造成6级伤残。彭某委托浙江瑞安新世纪法律事务所的丁某作为代理人向其松机械厂主张合法权利。
Select
论文
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小刀会起义——“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施洋
2003(12):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开埠通商之地,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小刀会起义作为20世纪以前发生在上海且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对上海城市破坏最为严重的一场战争,其爆发、兴起及失败都与当时上海社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结果也在诸多方面对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较之于太平天国时期除捻军以外的其他民众起义而言,上海小刀会起义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
Select
论文
罗坊会议——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
贺翔|李俊贤
2003(12):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史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然而,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何时确立的,以什么为标志?党史界尚没有明确的说法。
Select
论文
1926-1931年上海缫丝业劳资关系述评
陈光
2003(12):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缫丝业是上海近代工业中比较重要的传统产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1926—1931年工厂保持在100家左右,丝车数2万以上,工人达6万左右,仅次于棉纺业。行业工人工资极低,劳动条件恶劣,工作时间长达10—12小时,特别是大量女工、童工,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又脏又累的超体力工作,遭受非人的待遇,因此缫丝业劳资关系始终紧张。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