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5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05-02-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邓伟志
    2005(2):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早在中国春秋和古希腊时期,已由孔子、孟子、毕达哥拉斯等人提出。以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西方的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中国共产党当前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对以往这些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 论文
    张立文
    2005(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早在诸子百家中就推崇备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古老的和合文化可以化解人类社会的五大冲突和危机;可以对市场经济中的商道以指导。 
  • 论文
    袁恩桢
    2005(2):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在于:一是收入分配的原则与方式不一,二是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三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运行方向与力度不一,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分配政策使然。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应当尽快到位。 
  • 论文
    李振
    2005(2):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何平
    2005(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叙事本位”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的新史学,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史学却日趋与中国固有的历史叙事传统渐行渐远,由此导致了史学的空框化。当代的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叙事功能退化所引发的传播性危机,而所谓历史评价也往往表现为非叙事的当下意识形态评判或价值评判,故真正的历史评价也有赖于历史叙事本位观的确立。 
  • 论文
    左凤荣
    2005(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戈尔巴乔夫看到了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及其对经济改革的阻碍作用,他先是通过公开性动员社会舆论,寻求人们对改革的支持。随着公开性的发展,苏联历史与现实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揭示出来,要求根本改变斯大林政治体制的呼声占了上风。在这种社会情绪的推动下,戈尔巴乔夫对政治体制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转向了多党制、总统制。 
  • 论文
    薛小荣|王哲
    2005(2):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陈波
    2005(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刘金源
    2005(2):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利益和机遇的同时,也给全世界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消极后果: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世界经济投机性与风险性的增加以及民族国家主权的受损,等等。全球化造成的诸多后果催生了治理全球化的全球治理理论,在辨析了全球治理的基本概念后,有必要对全球治理的对象、价值、国际规制、主体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尽管全球治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一面,但当前问题重重的全球化使得全球治理变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 论文
    贺善侃
    2005(2):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联性、文化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性以及网络文化新形态的出现。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越来越多的人跳出狭隘的地域界限,超越本族群的视野,而拥有全人类的立足根基以及环视世界的目光。文化全球化包括指导理念层、观念文化层和文化产业层三个层次。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融合并未抹杀其冲突。文化全球化内含文化多元化。
  • 论文
    张晖明
    2005(2):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阶段性差异,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要正确处理好6种关系,即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城乡发展、土地征用与农民利益补偿之间的关系;受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不同分工群体之间的关系;承接世界性产业结构转移出口总量增长与国际结算能力之间的关系;逼迫式发展氛围中的不同个体人格心理平衡与承受能力的关系。 
  • 论文
    郭星华
    2005(2):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就是“类单位制”的建立与解体过程,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秩序正面临着重建的问题。在重建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主理念和民主意识,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举步维艰。开展村落社区建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 论文
    王立民
    2005(2):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上海,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文化建设,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是落实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上海市的一些社区作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还存在不足。这些经验与不足对国内其他社区的法制教育也是一种借鉴。 
  • 论文
    齐卫平
    2005(2):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就是按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治国理政的理念、制度和程序。中国自近代社会开始追求民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争取民主和实现民主的主流力量,在近现代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经历了曲折,对民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许多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民主执政的新概念,将民主与执政相联系,意味着对公共权力的一种价值认定。民主执政必须得到制度保障。创新制度和改革机制,是加强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要求。 
  • 论文
    丁一
    2005(2):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参政议政,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企业家在参政议政上想做出成绩,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要积极参与还要积极承担一些社会义务。
  • 论文
    叶海平
    2005(2):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是经济一体化。面临着世界知识经济产业的主导性发展趋势,长三角必须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作为长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为此,必须创造性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高性能信息网络系统,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情报共享体系,构建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产学研合作体系,完善政府职能管理体系等等。
  • 论文
    熊琼
    2005(2):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影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突出的政府主导行为与不健全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迫切需要排除行政壁垒,充分发挥一体化市场主体作用,形成高效的长三角内部运行机制,统一区域经济运行规则。 
  • 论文
    胡孚琛
    2005(2):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指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
  • 论文
    刘士林
    2005(2):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产工具变革对于人自身再生产影响的角度看,当代人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正是一种“形象的异化”。虽然它表面上与经济学哲学意义上所发生的“劳动异化”不同,不像后者那样痛苦、悲惨;但就其实质是人丧失自身、丧失其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是人变成与其自身相敌对的、异己的存在物这一方面,两者却是殊途同归的。关于形象异化,一言以蔽之,即在画面上消费得越多,在生活中就享受的越少;人们创造了画面,却使自身变得畸形;他奉献、凝聚在形象世界中的劳动越多,他们生命本身就更加匮乏与无力。 
  • 论文
    陈海宏
    2005(2):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新世纪的军事战略经克林顿和布什两位总统之手已初步形成。克林顿的“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和布什“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都是为了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在新世纪的世界领导地位。该战略从传统的“同时打两场战争”转变为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战争;侧重于“质量建军”,保持美军的高技术优势。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文
    陈海宏
    2005(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八七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主义”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是确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 论文
    王邦佐
    2005(2):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