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5年 第9期
    出版日期:2005-09-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武克全
    2005(9):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从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视角,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四个鲜明特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论文
    朱敏彦
    2005(9):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论文
    余伟民
    2005(9): 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的历史教训中,以法西斯为表现形式的极端主义和以绥靖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战争所暴露的社会病灶也是当前危害人类集体安全的重要根源。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以世界历史的尺度总结二战教训。 
  • 论文
    方之光|毛晓玲
    2005(9):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史实与史观结合的大历史范畴,实事求是地评析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宗教观,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造成“中华民族史无前例大灾难”的,究竟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是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起义和革命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也应当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批判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 论文
    潘旭澜
    2005(9):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十年来,笔者对太平军与洪秀全的真相进行追寻,不跟风,不盲从;对洪秀全真实面目的揭示,是建立在他反社会的史实基础上的。学术的论争应当宽容,允许讲出历史的真相,由史实来说话;坚持自由探索,方能越辩越明。然而,太平天国史学会会长等却对笔者论著进行批判和“商榷”,扣了不少帽子。
  • 论文
    劳承万
    2005(9):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辩论”,是美化当年学术环境的“潮流之作”。学界一般把当年美学大辩论的“学派”,分为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四大派,这几乎成了坚不可摧的定论。如果把当年“大辩论”中的芸芸众生,归为四大类,本来无不可,但将它们作为“学派”,则大失学术本色,亦不合乎历史事实。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入世”的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艺术生理学),去融汇西方哲人学说而形成的一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美学理论体系。朱光潜建构体系的独特心灵历程,是中国现代知识份子寻求出路的一种艰难卓绝的尝试。
  • 论文
    许兴亚
    2005(9):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也就是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以及全人类的立场,在我国现阶段也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其中并不存在所谓“逻辑上的矛盾”。“无产阶级”及其“赤贫”,首先是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上来看的雇佣工人的经济地位,然后才是“相对过剩人口”意义上的“赤贫”,而不是单纯从字面上理解的“有产”和“无产”的意思。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所谓的“中等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决不是要去刻意培育这样一个“中等阶级”,也决不是要刻意地去建立一种鼓励一部分人通过搜刮和聚敛社会财富的方法,踩着社会其他成员的身躯“向上爬”的机制。“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提法不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没有变,也不能变,我国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上。 
  • 论文
    王志平
    2005(9):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国内的媒体上、学者的论述和官员的讲话中,经常出现类似于“人均GDP1000美元是道坎”的说法。其实,所谓“人均GDP1000美元是道坎”,是一个既缺乏严格理论推导、又缺乏足够实证支持的错误命题,相当程度上它反映的是特定时期部分国人的心理躁动。 
  • 论文
    程伟礼
    2005(9):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从上述讲话中,能够深刻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理论上作出先导。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承担的“和谐社会与思想道德建设”课题,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以下是课题组提供的一组笔谈。
  • 论文
    王正平
    2005(9):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黄力之
    2005(9):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吾敬东
    2005(9):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丁丽燕
    2005(9):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修义
    2005(9):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契约关系的发育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契约关系的发育和完善,维系契约关系与礼俗关系之间的张力是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更加重视礼俗关系的积极作用,防止市场中的契约关系对非市场的礼俗关系的侵蚀,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尤其是其“去道德化”和“唯新主义”对于礼俗关系的损害,也需要加以关注。 
  • 论文
    胡军
    2005(9):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 论文
    王则灵
    2005(9):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家族制企业,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展迅速,但周期相对较短。今后家族制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规模扩大走区域网络化之路,加强企业文化。 
  • 论文
    黄孝陵
    2005(9):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娱乐电视节目作为争论的话题来自两方面,一是本身符号的意义存在着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建构,二是外在的商业利益放大了争论话题。对娱乐电视、大众旨趣以及组织实施环节的关照,可以帮助人们建构对娱乐电视节目的正面认知和消解其负面的影响。同时,娱乐电视节目为党的“三贴近”宣传方针提供了实践启示。 
  • 论文
    阎光才
    2005(9):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有效的学术制度建构的基本初衷在于保护学者研究的自主,当下我国学术制度安排中行政权力过大的老问题已危及整个学术事业的发展,在现行制度安排中贯彻学术民主理念是一个现实而理性的制度改进策略。 
  • 论文
    赖某深
    2005(9):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战后60年来,日本始终不对遭受其侵略的国家和民众认罪,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战败后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日本的战争责任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另外,日本担心认罪会导致赔偿,且对侵略战争缺乏罪责意识,是日本拒不认罪的重要原因。 
  • 论文
    王恩重
    2005(9):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的潜规则早已渗透到学术研究各领域,而《文明的支点:科技发展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书在整体框架上突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界壁垒,对若干文理交叉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凸显出其“杂交优势”的特色,也在相当程度上复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历史上浑然一体的原貌。 
  • 论文
    马洪林
    2005(9):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戚俊杰和刘玉明主编的《勿忘甲午》丛书,以强烈的开拓精神,缜密的思辨逻辑,从不同的视点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宏大场面和悲壮历史,具有深刻的警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