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12期
出版日期:2006-12-20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制度建设:让“权钱腐败联盟”无法藏身
余源培
2006(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权钱腐败联盟”在我国的存在已是客观事实,其表现为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这两种腐败的结合,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其危害性,从制度建设上做到反腐倡廉。
Select
论文
当代文化中文学的“再民间化”
高小康
2006(1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媒介、文化群落等种种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文学的特性正在经历着转变,“再民间化”是文学从经典观念和经典形态中蜕变出来的一种重要趋势,文学的民间性实际上成为当代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文本化、去作者化、反经典与恶搞是网络时代文学“再民间化”的3个特征。当代文学的再民间化表明,民间文化并未随着文明的成熟而蜕去原始外壳,它其实是一直或隐或显伴随着主流文化生成发展的另外一个文化侧面。
Select
论文
工会重建:当下劳资关系和谐的基点——社会学家胡守钧教授访谈录
李梅
2006(12):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捧杀与棒杀——从易中天现象说起
史式
2006(12):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易中天说书,这一传统的文化活动重新出现,受到欢迎,说者、听者、各有自由,议论纷纷,事属正常。不正常的是两个极端:捧杀与棒杀。捧杀是社会风气使然,难以置评。批评者责备易中天或损害了历史,或损害了文学,大都文不对题,成了无的放矢,无理要求。笔者主张先探索再争鸣,反对不探索先争鸣;赞成和谐共处、百家争鸣,反对横眉怒目、楚汉相争;赞成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反对一言为定、定于一尊。
Select
论文
法治之所及:法治内涵的追问——与尚九玉、尚九宾博士磋商
韦伟强
2006(12):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治是现代社会普遍的追求,但法律是否万能,如何理解法治的内涵、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等等,仍是需要探讨和重新认识的范畴。借对尚九玉、尚九宾博士提出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导致法治状态下人治因素的存在,以及法治不排除人治的观点的磋商和分析,旨在为人们认识真实的法治提供一种现实和有意义的思维视角。
Select
论文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发生之特征
叶岗
2006(12):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统一的中国文化形成之前,抽象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是以地域性文化的形式而存在。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在不同的人文习俗、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熏染、影响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性文化。这些区域性文化各有特点和所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与此同时,一些区域性的文化也多多少少存在着某些局限。认真考量这些区域文化的形成、特征以及历史发展和影响,对于区域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刊发5位学者的笔谈,旨在将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Select
论文
“两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黄健
2006(12): 2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徽州文化与徽商兴衰的历史启迪
程必定
2006(12):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温州生存文化的表现及成因
胡晓慧
2006(12):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浙商文化的社会价值
章剑鸣
2006(12):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研究
潘勇
2006(12):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根本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对象、主体内容和主要方法等6个方面,对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其一脉相承性;而江泽民“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又是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Select
论文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领导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高鸿
2006(12):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领导实践变革趋势,中国的领导学发展面临三大困境:领导学基本概念理解的中西方差异反映出中国的领导学研究和领导教育存在很大盲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成为中西方领导学对话交流的障碍;理论原创性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地面向中国领导实践的独创性领导理论。当代中国领导学发展的基本目标应该以研究中国重大领导问题为中心,强化问题意识、规范研究方法、确立研究维度,构建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领导学理论;其基本思路是在密切关注领导实践中推进领导学的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实现领导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领导教育3者之间的多向互动。
Select
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建构
俞树彪
2006(12):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一种恶,扬善去恶是人类伦理追求的一个目的。人类只有在与自然协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把握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才能获得真正持续、健康的功利和幸福,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Select
论文
以为民之心化解社会矛盾
汤啸天
2006(12):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具有明显的特点。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动权掌握在各级党政机关,着力点是提高执政能力、改进政府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不是简单的“花钱买太平”,而是内涵深刻的执政方式改进和执政能力提高。执政党应当做到:从社会运行机制上减少和预防冲突的发生;避免在解决旧有矛盾的同时诱发新的矛盾;防止在化解局部矛盾时出现“吊胃口”的负面作用;谨防出现国内公民维权向国际“求援”的复杂局面。
Select
论文
论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的不作为
田成刚
2006(12):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的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它与行政作为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然而在法学界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界的审判实践中,对该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通过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界定、形式、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力图在界定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涵义的基础上,厘清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深层次认识,最终拓宽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中不作为的救济途径。
Select
论文
中美汇率争议考验大国经济外交
庄湧
2006(1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中巨额贸易逆差引发的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看似纯经济学的问题,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全球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如今已日益演变成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国的外交政策。人民币挂钩美元由来已久,为什么最近几年美国才开始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中美关于汇率争议背后潜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对此中国应采取何种应对之策?能否妥善处理,事关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决定着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Select
论文
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历史变迁的争论与悖论
李学昌|董建波
2006(12):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界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历史变迁基本脉络的观点存在颇多分歧。学者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判断大致可区分为发展论、起伏论与衰退论,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基本判断可区分为发展论与衰退论。若将这些有关传统农业和近代农业变迁趋势的基本观点加以比照,可以发现在中国农业经济变迁的基本判断背后潜藏着一些引人思考的悖论。
Select
论文
中国制度反腐的时代需求性与特征
陈睿智
2006(12):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一直重视与腐败现象作斗争。从改革开放前的发动大大小小群众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集中治理;从改革开放前的非制度化反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反腐,是几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对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思路和策略进行探索、调整而形成的反腐轨迹。对当前条件下制度反腐的时代需求性与特征进行具体的剖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Select
论文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袁咏红
2006(1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
徐贵权
2006(1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道德理性是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指向的是善,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是道德理性的重要表现。在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使之适度,切忌走向偏执,这是道德理性健全的重要标志。
Select
论文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还是可怜的甲壳虫——个人化写作现象批判
张默|海枫
2006(12):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可否认,刚开始的个人化写作具有革命性意义,但是当这种写作蔚然成风时,它逐渐脱离了个人的趣味,而演变成一个阶层的文学趣味,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霸权。回顾个人化写作的蜕变过程,我们发现,批判精神的丧失是个人化写作陷入窘境的根本原因。作家失去了信仰,失去了锐气,对生活没有切肤之痛,导致了创作的颓败。
Select
论文
“科教兴国”勿忘人文精神
孙咏
2006(12):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中国,“科教兴国”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国策,在贯彻执行中应该纠正人文精神淡化的倾向,从而纠正在社会发展中的“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等不良倾向,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Select
论文
高校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机制述评
李瑞昌
2006(1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青年科研人才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目前,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机制相对短缺,应通过健全科研体制、建立有差别的行业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制度、推行助长福利制度,鼓励青年科研人才快速、有序成长。
Select
论文
大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
顾学周
2006(1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有机组合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培养人才的动态进程,有其不同于其他普通学校教学的鲜明特点。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教与学矛盾运动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亦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由此推动教学活动处于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Select
论文
高校管理中权力关系的失衡及其对策
朱晓阳
2006(12):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大学出现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不平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泛化、行政任命的制度化、体现学术权力的学术组织虚位化等3个方面。对此应重新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加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建立多种权力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外部监督,使得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
Select
论文
晚清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图书分类法的创新
陈林
2006(12):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清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徐树兰在创建“古越藏书楼”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四部分类方法,在其藏书楼功用思想的指导下,依据藏书建设的需求尝试将中西学术体系及知识系统融合到一起,创建了一种有利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构建的图书分类法,形成了中国近代早期的图书分类思想。这种创新是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的最初形态之一,表达了两种学术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的差异与变化。
Select
论文
美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政治作用——兼析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何平立
2006(12):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GO在美国社会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美关系中,一些美国的NGO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有一些NGO不仅是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吹鼓手和推销者,而且是美国政府政治外交政策的马前卒和急先锋。在中美关系中,这些NGO甚至对中国的内政事务进行干预,产生政治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NGO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两面性作用。
Select
论文
追寻一位探索者的足迹——读《潘旭澜文选》
黄敏兰
2006(12):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潘旭澜文选》展现了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高尚的情操和治学精神;潘先生在文学和史学两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隔行论史”,对中国历史学中传统的“农民战争史”专题的改造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elect
论文
思辨·钩索——评新编《康有为集》的文献价值
周静|阎丹红
2006(12):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编八卷十册《康有为集》是一部分类独特、选择精审的康氏文章与专著的合集,依据“全中求精,精中求全”的编注方针,体现了康氏著作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师风范,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