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第3期
    出版日期:2006-03-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孙立平
    2006(3):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谐社会的概念已经提出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落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对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着种种偏误。和谐社会的建设亟需协调利益关系和转换发展模式。和谐社会的建立亟待处理好宏观逻辑向微观机制的转化。 
  • 论文
    燕国材
    2006(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教育改革负面效应的观察与分析,可见它没有以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没有使素质教育及其理论发挥作用;频繁地单打一地开展课程改革;盲目地追求与国际教育接轨,因而教育改革未能收到应有的积极效果。 
  • 论文
    邓伟志
    2006(3):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许多说法,但根本的大农学理论有:农民的地位、农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理论等三大问题。
  • 论文
    刘小年
    2006(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民工政策的阶段划分上,占据主流的是以胡鞍钢教授为代表的三分法。然而,这种分期存在明显的误区,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分期思路。
  • 论文
    史式
    2006(3): 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专制王朝时代,以天下为私有的帝制是个不近人情、摧残人性、极不人道的制度,作为专制王朝代表人的皇帝必然是独夫、民贼、天下之大害。2000多年来,我们愚昧、贫穷、落后的真正原因,正在于此。中国古代,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从有“国”字开始,从人们有“国”这个概念开始,大家就是爱国的。不过那时候“国”的含义比今天的含义要大得多,它既指“国家”,又指“民族”,还指“故乡”。人们所称的“爱国”,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爱祖国”。因此,爱国精神已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自古至今,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 论文
    罗福惠
    2006(3):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价近代中国的人物和事件不宜因范式、标准的单一而削足适履,根本方法还是依据史实作客观评析。洪秀全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农民领袖,亦不足以划入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行列。《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仅有重大缺陷,而且太平天国领袖并未视其为纲领。缺乏符合历史潮流的思想理论指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不可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 论文
    陈宪
    2006(3):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它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将有助于政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及时地协调、解决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并且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它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完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实践中还不成熟和完备,还有待于探讨、检验和发展完善。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 论文
    黄力之
    2006(3): 2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它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将有助于政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及时地协调、解决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并且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它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完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实践中还不成熟和完备,还有待于探讨、检验和发展完善。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 论文
    张彦
    2006(3):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它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将有助于政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及时地协调、解决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并且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它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完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实践中还不成熟和完备,还有待于探讨、检验和发展完善。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 论文
    朱启贵
    2006(3):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它的科学构建和完善将有助于政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及时地协调、解决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并且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它必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完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实践中还不成熟和完备,还有待于探讨、检验和发展完善。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 论文
    陈晓春|李胜
    2006(3):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医疗领域内新的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现,商业贿赂现象屡有发生,医疗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攻坚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对商业贿赂和医疗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晰、深刻的认知,也就是从这一现实问题和需要出发,从医疗体制内各层级、组成部分探寻商业贿赂发生的原因,以期为医疗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 论文
    翟新明|赵军政
    2006(3):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务员认识的局限性和追求其公民身份所代表的利益与其行政主体代表身份所代表利益的不协调,是行政裁量权滥用的根源。应当以提高公务员的法律道德素养和行政业务能力,并引导和控制其公民身份所代表的利益追求为重点,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 论文
    贺伟跃|于广亮
    2006(3):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应适应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出现的国际化趋势,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注意加强对民族利益、公共利益的保护,反对知识霸权和知识产权垄断。
  • 论文
    孟杨
    2006(3):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生不息的物质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 
  • 论文
    权衡
    2006(3):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中国经济成长及其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比较,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则相对比较缓慢,其应有的影响远不及前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学特有的研究范式使它在经济学舞台上很难顺利地进行国际对话。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正在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一定将创造出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体系,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的经济学一定能够为世界经济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中国传统的经济学只有不断地进行范式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在世界经济学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 论文
    花建
    2006(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视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21世纪的世界进步潮流,也是中国走向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同等重要和相互联系的。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必须从确立公共行政理念,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来推动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 论文
    薛三让
    2006(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国家层面加以观察,大规模地将文化变革融合于社会结构,惟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抢占了先机。我国当前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决策,将对我国未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审时度势,认真、冷静、清醒、坚实地去策应。
  • 论文
    张红安
    2006(3):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但几番改革过后,教学的“整体美誉度”依然不高,其根源在于以往教改都是依靠教师的个体力量。需要在组织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教学组织的力量,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实力,从而改善教学的整体面貌。 
  • 论文
    何玲华
    2006(3):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精英进行新文化启蒙的主要舞台,也是我们今天认识和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本,更是有关“反传统”问题讨论的重要原典。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审视,应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与反思《新青年》的“反传统”问题。 
  • 论文
    艾萍
    2006(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的阶级、阶层的出现,职业分层的突显,政治整合的弱化为近代社团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社团组织的发展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公共领域的成长、民族意识的发达以及政治整合和民间整合的互动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20、30年代的上海,政府并没有为社团组织的成长、壮大提供有利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运动的爆发成为必然,折射出转型期社会的不成熟特征。
  • 论文
    李正爱
    2006(3):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