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第4期
    出版日期:2006-04-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赵修义
    2006(4): 2-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容提要鉴于当今西方思潮的主流是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只是政治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工具),在美国它不仅已经成为一种政策,成为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而且得到了学理上的支撑;鉴于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史上并不是自由主义独步天下的历史,保守主义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鉴于保守主义比自由主义更直率、更坦白,其所言与所行更加一致,更有益于我们把握问题的真相,重视其思想,警惕其行动,借鉴其经验教训,吸取其合理的成分,在当今时代是必要的。 
  • 论文
    何中华
    2006(4):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日学术面临的困惑是学术道德的失范和学术谱系的断裂。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语境中,这些都成了真正的难题。而学术大师的缺席和学术原创性的贫弱,就是这一危机的集中体现。当代学者面临的考验是,在强大的必然性面前,是否还保有做出自由选择的足够能力?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谱系”成为“问题”的时候,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 论文
    王家范|花建|余源培|张汝伦|葛红兵?
    2006(4):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经济发展在赶超战略的驱动下达到一个高点后,人们发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仍任重而道远。中国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正确的、不二的选择,然而当人们的视野拓展到精神、政治、社会的层面时,“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这一命题就浮现了出来。
  • 论文
    王晓华
    2006(4):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的弱势地位并不完全源于西方语言的强权,汉语本身未完成必要的历时性革命是更根本的原因。振兴汉语文化,应致力汉语文化的复兴。首先,汉语要经历从前代到现代的转型,破除积淀在汉语字、词、句子、文本中的等级观念、中心主义、家族本位思想,以自由、民主、公平、实证等理念扬弃之;其次,汉语以自身为本体进行宏大建构,向传统借力,以现代视角领受传统文化,全面再生汉语诞生后的全部中国文化;第三,目前支配汉语知识分子的继承/借鉴的二分法将被超越,汉语知识分子以统摄一切文化资源的态势成为原创汉语文化的承载者和主体。 
  • 论文
    梁东黎
    2006(4):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镇煤矿工人工资被压低、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国企改制中职工权益难保障等现象的共同点是劳动报酬低于劳动对生产的贡献。而劳动报酬被压低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契约的权利不对称性质。扭转劳动契约的权利不对称情况,有利于经济更好地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施惠于更多的人。 
  • 论文
    李强
    2006(4):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概念,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客观的社会差异现象,二是探讨差异的原因、对于社会差异的主观评价。“公平”、“平等”等概念容易产生歧义。在表述纯粹客观上的差异现象时,应尽量使用“均等不均等”、“平均不平均”这样的概念;在表现主观上对差异现象的评价时,应尽量使用没有歧义的术语,比如“公正不公正”、“合理不合理”、“正当不正当”等概念,以使学术表达更为准确。
  • 论文
    罗保国
    2006(4):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俄国农村公社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确实存在着差异。但是,差异并非矛盾或对立,实际上只不过是他们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并且这种状况是由于特定情形的需要所造成的。所谓在农村公社与“跨越”问题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看法存在根本性分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是不能成立的。 
  • 论文
    黄敏兰
    2006(4):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李根蟠的文章《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主张秦以后的历史研究使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只能得出“秦以后封建论”这一个结论。为此,李文以非客观的态度处理学术史,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史造成了“秦以后封建论”战胜非封建论的历史,表现出学术的狭隘。
  • 论文
    曹沛霖
    2006(4):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组织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民间组织的思考与研究是停滞的、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组织作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而愈来愈凸现其重要性,而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从它的概念、内涵到具体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探讨者众多,洋洋大观,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争论,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馈意见与建议。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我刊在此基础上,于本期编发这组笔谈以及李友梅教授等的文章,并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目的就是希望能从纷纭的众家之说中找寻更多的共识。 
  • 论文
    陈明明
    2006(4):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组织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民间组织的思考与研究是停滞的、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组织作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而愈来愈凸现其重要性,而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从它的概念、内涵到具体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探讨者众多,洋洋大观,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争论,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馈意见与建议。
  • 论文
    文军
    2006(4):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组织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民间组织的思考与研究是停滞的、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组织作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而愈来愈凸现其重要性,而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从它的概念、内涵到具体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探讨者众多,洋洋大观,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争论,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馈意见与建议。
  • 论文
    杨宇立
    2006(4):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组织并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民间组织的思考与研究是停滞的、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组织作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并随着社会向现代化的不断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分野、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而愈来愈凸现其重要性,而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可以说,从它的概念、内涵到具体的组织形态、社会职能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探讨者众多,洋洋大观,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争论,更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反馈意见与建议。
  • 论文
    李友梅
    2006(4):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这两个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这里引发的讨论是“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本文对相关理论做一个系统梳理,并借助这个梳理,以民间组织成员的社会属性为主线,从民间组织与社会发育的内在关系出发,试从社会分层入手,就中国民间组织及其社会功能、社会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 
  • 论文
    钱海梅
    2006(4):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由于已经成为一部分社会公共服务不可替代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从而成为全球新的引人注目的重要力量。然而,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实践和理论,公共治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针对公共治理发展瓶颈的一系列难题,公共治理要重点关注制度层面、操作层面、能力层面以及理念层面等问题。 
  • 论文
    尚九玉|尚九宾
    2006(4):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治成为现代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但由于依法治理的规则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在对规则的解读上和规则涉及不到的地方,执法者拥有自由裁量权就成为必然。法治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也曾论及法治之不及的问题。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治与人治的讨论由于受特殊的历史和心理原因的影响,视角主要集中在对法治合理性的探讨上,而忽视了法治状态下人治因素的客观存在,进而忽视了法治建设过程中对于执法者实施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 
  • 论文
    迪民
    2006(4):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平之
    2006(4): 4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的消费品分配原则,完整、科学的认定应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实行的消费品分配原则应是: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主导,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基础。
  • 论文
    尹伯成
    2006(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斯密的《国富论》在中国的影响有三个阶段:清末以严复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家想从《国富论》中寻找实现中国维新变法、富国强兵的思想武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富论》被作为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来源之一、被作为《资本论》辅助读物来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我们研究《国富论》,主要是要从中得到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启发,以“富国裕民”。 
  • 论文
    袁恩桢
    2006(4):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主创新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不过当前我国的创新状况却不尽人意。创新须有需求推动,传统体制的计划需求,只能推动有限创新;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动力。当前我国强大的市场需求,之所以还没有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激情,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传统体制影响与痕迹的大量存在。大批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地方政府在经济上的短期行为,都是创新的巨大阻力。创新需要市场经济的良好环境,从而,改革已成为当前推动全社会创新的关键所在。 
  • 论文
    张超
    2006(4):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同信念”框架在渐近理性人的假定下,引入了意识形态和法律范式等支持因素,可以力避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的弊端,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制度理论分析工具的最优选择。 
  • 论文
    金重远
    2006(4):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巴尔干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复杂的历史背景、巨大的文化差异和外来压力,长期陷入争执和战乱之中。曾担任过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和南联盟总统的米洛舍维奇曾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领导人民英勇抗击北约的侵略。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受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他的死也决不意味着多年来巴尔干的悲剧就此结束。共产主义在巴尔干的式微和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受挫是构成米洛舍维奇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 
  • 论文
    陈伟红
    2006(4):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新农村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建设新农村、推进城市化离不开建设学习型城市和跟上信息化时代。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多功能作用。
  • 论文
    曲琨
    2006(4):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第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