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10期
    出版日期:2011-10-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杜维明
    2011(10):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的儒学,首先理应可以为人类现在的文明、为哲学思想家提供精神资源。进一步要问,它能否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有创见性的回应?不过,如果只是有创见性的回应,而内部没有进一步发展或转化,力度还是不够的。基于这三个层面的诉求,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追问。第一个问题就是何为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的生存的意义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知";第四个问题是"如何行";第五个问题是"人的希望何在",这是神学的问题。?
  • 论文
    王新奎
    2011(10):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之一。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只是中国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全过程来考察,则争取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努力几乎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入世以后,我国作为一个在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背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转型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在使政府行政行为符合WTO规则方面存在诸多特殊困难,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中国入世10年后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对外开放战略的又一次历史性抉择。拓宽视野,面向未来,义无反顾地走上不断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 论文
    2011(10):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张颐武
    2011(10):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0多年来,"茅盾文学奖"发生了三方面根本性的变化:首先,从反映文学的"全部"转化为反映文学的"局部";其次,从反映文学的总体走向反映"纯文学"的特定趣味;第三,从汇聚公众的阅读倾向到向公众推介作品。虽然这些年"茅盾文学奖"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域,试图将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纳入其范围,但显然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 论文
    郑异凡
    2011(10):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历史科学,对许多历史事件做过精辟的评述,对我们今天研究苏联剧变很有启发。历史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虽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跳越阶段,但所缺的必要条件必须补上。政党及其领袖在行动之初订下宏伟的预期目标,但最后的结果往往离目标甚远,甚至相背离。这里决定历史发展结局的不是预期目标,而是群众的行动。用出现叛徒来解释革命失败的原因,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一个政党的全部本钱只是知道某某公民不可靠这一件事,那么它的前途就太可悲了。历史存在某种报应规律,锻造报应工具的正是压迫者自己。?
  • 论文
    叶书宗
    2011(10):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是斯大林为了主观的政治需要,扭曲事实,虚构出来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支撑,也是斯大林模式的灵魂。为了使人民群众相信这种虚构的理论是普适性的真理,封锁历史档案,剥夺人民群众的历史知情权。这几乎是斯大林和苏联党的一贯做法。"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说白了就是整人理论。践行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持不同意见、不同想法的人。"大清洗"就是这种理论误导实践的典型。"大清洗"中,外交领域和军队系统的干部惨遭灭绝性诛戮,是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从思想上厘清"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的由来及危害,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论文
    陶文昭
    2011(10):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的实质必须通过民主的形式加以落实。如同公有制需要多种实现形式一样,社会主义民主也需要多种实践形式。中国目前存在诸多民主形式,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形式与其他民主形式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中国要依据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积极探索、丰富和完善各种具体的民主形式。?
  • 论文
    岳经纶|邓智平
    2011(10):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潮中,将社会管理理解为社会控制或化解社会矛盾的倾向明显。实际上,保持社会稳定只是社会管理的器用层面,其根本的着眼点应该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社会管理创新要以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主要手段,增加社会支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供给效率,保障公民基本社会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 论文
    常凯|邱婕
    2011(10):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劳动法治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这一法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并为今后劳动法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基础。但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在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仍然没有摆脱GDP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劳资力量的对比仍不平衡,缺乏一套法律和社会制约机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不理想。劳务派遣的泛滥是劳动法治最为突出的漏洞,这种情况加剧了劳资冲突。不过,《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2010年爆发的罢工潮,标志着中国的劳动关系开始由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转变。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一客观趋势,政府、企业和工会都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加快以"劳工三权"为基本内容的集体劳动关系的立法和实施,是中国劳动法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 论文
    周宇
    2011(10):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由政府主导的"外需拉动模式",并认为这是利己主义的重商主义表现。然而,这是一个伪命题:其一,通过经济数据可以证明,外需并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二,中国的贸易收支顺差主要起因于全球化产业分工,并非起因于由政府主导的"外需拉动模式"。鉴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国不应该人为消除贸易顺差;否则,会破坏全球化时代的产业分工。?
  • 论文
    华伟|汪歆沁
    2011(10):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住房保障利国利民,建立系统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能为房地产业以及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计划振奋人心,却令地方政府陷入了资金困境,进而成为保障房顺利推进的最大阻力。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我国目前的体制内没有专项的预算内外的资金来源为住房保障提供支撑,故而建议进行一项基于现有体制格局的制度设计:一是发行住房保障建设债券筹措资金以解当下燃眉之急;二是利用土地出让收入建立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住房保障专项基金,为住房保障建设和消费提供专项、连续、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扶持,此乃保证住房保障长远发展的关键。?
  • 论文
    范玉刚
    2011(10): 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向度是评价文艺与现实关系的一条尺度,其背后有着特定价值导向的文化逻辑。从这个权力博弈的场域中,可以洞察文化领导权嬗变的轨迹。文化领导权不同于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它是一种软性的志愿服从,其地位不是固定的、一劳永逸的,它需要随着社会和文化发展不断自我调适和重构。?
  • 论文
    李春青
    2011(10):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现代主义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宏大叙事以及对个别、断裂、碎片、边缘、非主流等因素的高度重视,使得传统理论进一步分崩离析。在现代性展开过程被人们建构起来的那些辉煌的理论大厦是摇摇欲坠了,作为其根基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也行将寿终正寝。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文学理论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
  • 论文
    高麦爱陈晓律
    2011(10):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8月发生的伦敦骚乱是英国长期存在的移民问题造成的种族矛盾,与世界性经济危机相互交织而引发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动荡。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帝国,必然产生移民问题。而宗主国的身份,使英国民众对有色人种移民产生了种族歧视。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以前宽松的移民政策,使有色人种与政府的矛盾加深。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有色人种移民受到的冲击最大,这使种族矛盾爆发,引发骚乱。要根本解决骚乱,必须解决好移民融合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主流社会。?
  • 论文
    李宗克
    2011(10):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理论本土化的主张都是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议题,围绕这个论题的争议历久而不能平息。本土化论题可以从知识论和方法论中多个维度的二元对立范畴去理解。具体包括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权力三对范畴出发,探讨本土化主张的理论逻辑。?
  • 论文
    钱洁
    2011(10):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目前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所采用的管制型模式,存在信息不充分、利益取向模糊、垄断管理等问题,需要从公共安全供给的视角转变供给模式。通过对市场主导型和社会管理型两种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社会管理型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是当前我国的适当选择。在向这一模式转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管制型公共安全管理的路径依赖和公民性缺乏带来的社区公共安全参与不足两大困境,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制度和政策供给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