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8期
    出版日期:2011-08-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江平
    2011(8):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的法治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保障市场自由和市场秩序方面,中国的法制建设明显缺位;二是国家权力过于介入市场经济生活,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变相加强,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手段,对之加以规范;三是中国法治面临倒退,某些地方又恢复了人治的色彩;四是"稳定压倒一切论"和"中国情况特殊论"对法治建设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这"两论"的提出,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遭到基层官员的误用和歪曲。?
  • 论文
    王宁
    2011(8):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因为人文学科无法像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那样,直接有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财力和政治实力,也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有助于发展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因此一些西方国家才不愿投入较大的财力去发展。不仅如此,每当国家的经济发生危机时,首当其冲遭到裁减的便是大学的人文学科及其科研项目。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人文学科研究始终没有中断。当我们的经济繁荣时,我们切莫忘记为人文建设投入资金,而当经济受到暂时困难时,也决不能首先拿人文学科开刀,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后悔莫及,因为人文学科的成果及影响需要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西方国家当前遭遇的人文学科的危机足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 论文
    2011(8):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左凤荣
    2011(8):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深入,但现在仍有些人不看事实,还停留在中苏大论战时期对苏联的认识水平上,把苏联剧变说成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造成的。本文不是全面评述他们的观点,只是就被某些先生歪曲的史实做些澄清,告诉读者关于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一些真实的情况。?
  • 论文
    马龙闪
    2011(8):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苏联提出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第一人,不是赫鲁晓夫而是马林科夫。这是在斯大林葬礼刚刚完毕的第一次苏共中央主席团(即政治局)会议上,由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马林科夫提出来的。接着,在1953年解决贝利亚问题的七月中央全会上,马林科夫开始着手清算斯大林个人崇拜。这是代表整个苏共中央的集体政治行为,并不是马林科夫的个人行为。赫鲁晓夫上台后继续了这一行动,只是随着揭批贝利亚的深入,随着平反冤假错案范围的扩大和向纵深发展,发现了斯大林直接领导大规模恐怖活动的具体事实,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多数委员(包括马林科夫)的支持下,采取了向苏共二十大"揭开内幕"的方针。?
  • 论文
    马维先
    2011(8):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苏维埃俄罗斯报》转载了所谓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发表的一篇耸人听闻的讲话——"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尽管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和戈尔巴乔夫本人进行了澄清和辟谣,但至今相信该讲话"真实"者,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大有人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戈尔巴乔夫本人的态度有关。虽然戈尔巴乔夫曾否认他在土耳其的讲话,但在多数场合,他做了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表态,甚至默认这一讲话。戈尔巴乔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某些表演,实际上是做给西方看的,意在表明:他是铲除苏联"犯罪的极权制度"和结束"冷战"的最大功臣。?
  • 论文
    苏长和
    2011(8):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外利益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利合作的成果,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海外利益的保护对政府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海外利益,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合作,走互利共生、共同发展的道路。维护海外利益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要着眼长远,包括增强利益的包容性,将共生的利益制度化,培育与各国的社会联系强度,以及扩大与各国和国际社会的观念共识。?
  • 论文
    罗兴佐
    2011(8):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形势、经济任务、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化,农田水利政策经历了农业生产取向、农民负担取向、市场化与自治化取向的变化,使农田水利事业交错着发展与曲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这是我国农田水利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必将对农田水利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论文
    何淼|张鸿雁
    2011(8):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已成为当下中国居民的日常体验。从齐美尔和芝加哥学派的早期探索,到政治经济学派、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学派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研究,空间逐渐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立足于西方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理论研究,从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的运作及二者合谋的角度,对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会发现中国式城市"增长联盟"正在形成。?
  • 论文
    佟德志
    2011(8):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村级治理的内在复合结构,同时还存在着与乡镇政权等外部力量形成的外在复合结构。这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的价值定位。因此,在村民自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村民自治这种复合结构的存在,正确处理好自治组织与党组织、乡镇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合力效应,这应该成为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
  • 论文
    王向民
    2011(8):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自由度的扩大,民众的未来预期却越来越模糊,不确定感越来越强烈。这可以从普遍性弱势心理与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中窥得一斑。当前中国的预期危机,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政治根源。预期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首先,建立刚性政策与程序政治;其次,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与组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法律权威和法治信仰。?
  • 论文
    陶友之
    2011(8):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企业、大公司、跨国巨头亦即"龙头"企业一定要有,这是当今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而垄断企业也一定要反,这是《反垄断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反垄断需要划清五条界限:治理垄断不是反大企业和特大型企业,不是反国有企业,不是反一般的自然垄断,不是反国家战略安全,要警惕外资对我国战略资源和领域的垄断。要使"垄断"企业转变为"龙头"企业,关键要在思想认识、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经营机制上完成三重转变。?
  • 论文
    刘丽珍
    2011(8): 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关注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重考虑的新型投资模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发展迅速,但社会责任投资却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借助政策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社会责任投资的利益相关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构建支持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网络化公共政策,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健康发展。?
  • 论文
    曾军|杨灯
    2011(8):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故宫"四重门"事件反映的是与公共文化服务密切相关的根本性问题——"文化失灵"。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文化失灵现象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背离文化的公共性和文化的公共服务宗旨,强化市场所遵循的资本和效益的逻辑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经济化",或者因政府过多干预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行政化",直接的后果就是文化在资源配置和共享方式上的公共性丧失,以及公共服务中的文化"空洞化"。?
  • 论文
    张苑琛
    2011(8):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形式的改变对原有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课题,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也在不断消解和挑战现有媒介素养的体系和内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媒介素养体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特征,研究媒介素养的必要转向,将对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论文
    潘斌
    2011(8):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 论文
    潘晴雯
    2011(8):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亟待转换,有两个直接动因:一是基于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基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意识形态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突破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束缚,走向多元,同时还应关注日常生活世界,提倡一种对话式的话语方式。?
  • 论文
    王邦佐
    2011(8):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