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王占阳
    2012(1):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具有了高度的紧迫性。但这种紧迫性并不是直接实现高度民主,而是急需发展和实现低度民主。从缺乏民主到低度民主,再从低度民主到高度民主,以至于高度民主本身再继续发展完善,这是民主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民主发展的政治逻辑。低度民主也是中国民主化的历史必由之路,但中国的低度民主又会有其相当的特殊性,而不可能、也不应当是欧美道路的简单翻版。中国当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决定了中国目前急需启动和推进走向低度民主的有力改革。?
  • 论文
    俞吾全|王家范|赵修义|邓伟志|何云峰|桑玉成|蒋德海|张允熔
    2012(1):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任剑涛
    2012(1):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大型复杂国家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国家治理信息的科层传递、央地传递,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中国的信访制度在国家基本制度安排扭曲的情况下,本身也必定被扭曲。解决信访制度缺陷的根本出路,在于建构健全的宪政民主制度,由此保证国家治理信息的通畅传递,为国家的善政—良治提供真实起点。?
  • 论文
    张于帆
    2012(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访体制及其衍生的"截访"现象是自上而下集权体制的产物。在不改变集权模式的前提下,单靠修补《信访条例》无法解决上访问题。事实上,诸如撤销驻京办等用意良好的中央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截访外包"等恶性现象。要根治上访现象,必须将社会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最根本的是,人民必须维护宪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宪法第34条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 论文
    李春成
    2012(1):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务员德行考察实践中存在三大主要的认识误区:误把私德当公德;误把言行当品行;误将道德去理性。有必要基于宪政经济学的思路,对于这三大误区的理论脉络进行剖析,指出其不当之处,以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和考核中的德行考察提供理论指导。
  • 论文
    贺善侃
    2012(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格理论与研究如何达到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对理想人格的认识论特征的考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认识论的层面,更应着眼于广义认识论的宽广视野。理想人格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内容,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途径。"化理论为德性"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核心方法。从塑造理想人格的角度分析,"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内含化理论为信仰、化理性为自由和化德性为德行三个主要环节。当今,塑造理想人格的首要环节在于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 论文
    褚松燕
    2012(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国家中的个人以公民身份建构起不同层次的群己关系,公民资格中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支撑起公共生活的骨架,包括社会和政治两个层面的公共精神赋予公共生活以生命意义。当前,我国公共精神呈现出衰落和弘扬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其发展受制于市场经济改革不彻底、政治体系的吸纳功能不足、社会向上与向下矛盾发展的变化趋势、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建构与撕裂等挑战。因此,公共精神的涵养需要我们变维稳思维为维权思维,从制度的配套和程序的可行两个方面使公民的权利内容和保护落到实处;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精细化;以过程监管来鼓励社会自组织;以增强公民的权利行使能力为目的,培育公共精神。
  • 论文
    黄盈盈|潘绥铭
    2012(1):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南"性奴案"引发了社会上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管理缺失"问题的热议。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在"善治"的框架下讨论治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次需要检视捆绑着现行治理实践的理念、逻辑与情感结构;最后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充分考虑被治理对象的生存状态与主体声音。?
  • 论文
    夏国美
    2012(1): 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洛阳"性奴"案再次引发学界对该女性群体如何进行管理的理论思考。目前针对该女性群体通常采取的"执法管理"模式,是一种驱逐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要求用"吸引性"取代"驱逐性",首先应从"女性"视角对该群体进行"去标签化"认识,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公益性"和"义务性"的价值取向,发展民间组织的自治力量,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建构政府和民间力量互补的管理模式。?
  • 论文
    张幼文
    2012(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入世"角度观察中国经济,1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迅速开放而被冲跨,而且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少有的腾飞奇迹,其答案就在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一个包含了"五个环"的严密的逻辑链:"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推进改革";"以改革释放体制动力与市场活力";"体制与市场的两种力量一起营造了巨大的对外引力,吸收了大量外资流入即集聚了全球生产要素,形成了各国共赢的发展格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需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而从大国走向强国,又应当进一步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后两点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成败的关键所在。
  • 论文
    陈杰
    2012(1):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8年至今,中国住房模式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性重构。一方面,住房模式是国家能力和社会建设的体现,受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制约;另一方面,住房模式选择的结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又具有反馈影响。确立住房模式的基本概念,对国家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国际上与我国有比较意义的三种代表性住房模式——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德国模式的考察,可以明确我国未来住房模式的关键仍是:淡化住房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减少城市发展中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毫不犹豫地以住房民生为政策目标,大力解决城市化中的住房供需矛盾。?
  • 论文
    卢凤
    2012(1):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正确地引导人际竞争,是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完全的自由竞争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甚至能带来永久和平。他们认为,只要人们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技发明而无限地利用自然力来为人类服务,全人类应齐心协力地征服自然,而不是愚蠢地彼此征服,就可以走向永久和平。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自由主义的理想注定不能实现。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财富稀缺性是无法消除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不时地诉诸战争以争夺稀缺的财富(包括各种资源)。其次,自然资源不是无偿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愈烈,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愈烈。以征服自然的方式宣泄征服力的经济竞争会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能确保人类安全的竞争是"人道的竞争",未来的政治应引导、激励人们进行"人道的竞争"。为激励"人道的竞争",须摈弃独断的普遍主义真理观和物理主义世界观,须超越物质主义价值观。
  • 论文
    周一平
    2012(1):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史学及史学批评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基础上。其史学批评有政治标准,有学术标准。政治标准主要有:史学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合符封建伦理道德;合符经义;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等。在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上,总是以政治标准第一,学术标准第二。对于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关系的认识、处理,既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未来着眼。
  • 论文
    黄敏兰
    2012(1):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来有人提出儒家文化成功地制约了专制王权,但对此却没有做任何论证。然而大量史实证明,儒家文化具有两重性——加强王权的层面和制约王权的层面,儒者也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种。古代帝王正是在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大夫帮助下,利用儒家文化中他们所需要的那部分成功地加强了皇权,并且运用手中强有力的大权,成功地抵制了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制约。正因如此,中国的专制权力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 青年论坛
  • 青年论坛
    刘敏
    2012(1):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政府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争夺,实质上是为了获得在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权力。先行先试权,类型上包括先行立法权和变通立法权。由国务院授予地方先行先试权,存在着较大的法理缺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授权的适格主体。对地方授予先行先试权,应当参考经济特区的设立经验,由国务院审核并提出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决议的方式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