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11期
    出版日期:2012-1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俞吾全
    2012(11):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主要是沿着思想、历史和语言这三个维度而展开的,而这一批判对哲学家们提出的根本要求是: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批判在当代哲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论文
    王一川
    2012(11):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当下教育现状的叩问、质疑、批评及艺术虚构并非空穴来风,都有一定的社会事实根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问题:无力培养和造就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急需的优秀人才及拔尖创新人才。对中国教育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诊断其症候并提出疗救的药方,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还是应当相信,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环境条件下,积极的反思、重塑自信心,尤其是扎扎实实的改革和建设,远比单纯的质疑和批评更加必要和紧迫,更远比简单地选择离开更有担当。?
  • 论文
    曹锦清|文军|熊万胜|张文明|刘玉照|贺雪峰|陆益龙|刘岳
    2012(1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陈学明
    2012(11):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治国安邦的真理。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自己的思考。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正依据于此。
  • 论文
    黄力之
    2012(11): 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普世价值概念是能够存在的,马克思并没有否认普世价值。马克思关于普世价值(人类文明价值共识)的基本思路是:存在着人的类存在性即共同人性——因此存在着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但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共识的真实身份或者是欺骗的意识形态,或者是未来理想。当下否认普世价值,从一个角度看是有利于拒绝西方对中国的干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难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文明史意义。
  • 论文
    郑异凡
    2012(11):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需要自由民主,十月革命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自由。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曾经许诺,一旦政权得到巩固就实施出版的完全自由。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在经济领域对农民做了重大让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了市场机制,但是在政治领域却实行收缩政策,党内禁止派别,党外取缔其他社会主义党派,同时对知识分子、宗教、少数民族加强压制,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党内有人建议发扬自由民主,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党的威望,但都无果而终。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失去监督,逐步走向个人极权。
  • 论文
    杨敏
    2012(11):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这一过程的发展与问题也始终相伴同行。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催生了中国城市化的倒逼效应。在爆发式的扩张过程中,城市化与土地经济形成了更为密切的捆绑关系。土地城市化率远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率,背离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目标。城乡社会的相关病态现象也出现了畸变甚至恶化。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与初级发展的"土地城市化"彻底诀别,重塑城市化的财富之源,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道,以文化科技构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在城市化过程中加速建设亮丽乡村,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 论文
    冯建军
    2012(11):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公民的当代境遇面临下列三个基本问题:"个体"与"共同体"的立场选择;"权利优先"与"责任优先"的价值选择;"国家"与"世界"的归属选择。当代公民教育的发展路向,应以强势民主的共同体为逻辑起点,进行基于个人权利的责任教育,培养世界历史性的国家公民。
  • 论文
    栗峥
    2012(11):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被害人抗争现象已成为我国当下刑事司法的一道特殊景观。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被害人抗争分为自力型抗争与借力型抗争、谋利性抗争与复仇性抗争、话语式抗争与表演式抗争、有理抗争与无理抗争等多种形式。被害人抗争的力度大小有一个较大的弹性空间,随具体情境而变化,影响因素包括被害人的预期收益与司法供给间的偏差、抗争成本、政治机遇、司法环境、传媒平台等。被害人抗争不能成为司法运作的"紧箍咒",司法机关不应因此失去法治的定力,也不应该放弃依法理性处理案件的勇气。?
  • 论文
    虞卫东
    2012(11):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舆论是人们对公共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当它对某个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时,势必会影响到司法的独立性。舆论有自身的评价性、制衡性和倾向性。而司法独立不仅拥有自己的中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而且还包含法官的实质独立、身份的独立、整体的独立和内部的独立。舆论对司法独立的主体产生影响,进而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但也会出现诱导和"越位"。司法以理性为前提,对舆论做出或抵触、或协商、或引导的回应。随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司法独立日趋公正,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 论文
    邓宏图|雷呜
    2012(1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远离城市和经济中心区的农村,农地私有化并不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因为土地缺乏可交易性,不能获得超额的级差地租。因此,想利用农地私有化的政策来实现农村社会转型,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一个替代性的选择是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土地和组织力的可抵押性构建农村货币金融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作为主体推动这一过程,因而此过程是社会主义取向的宪政过程。?
  • 论文
    胡志平|李慧中
    2012(11):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服务涉及政治权利、财政能力和政府提供的政治经济公共管理"三维"。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之维"的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政治之维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政府之维的政府行为类型基础及提供之维的治理机制基础。因而,根本改变公共服务均等化,仅靠单一财政体制改革难以完成,需要综合政治经济公共管理"三维"的联动机制改革。
  • 论文
    马龙闪
    2012(11):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俄共(布)中央政治局1925年《关于党在文艺方面的政策》决议,是一篇主要批判以"拉普"为代表的极左文化思潮、也包含着批判庸俗社会学内容的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决议》遵照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规律,正确地解决了有关党领导文化艺术、对待文艺的阶级性、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对待"同路人作家"和"无产阶级作家"的方针政策问题。这一文献在国际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1928—1929年反"右倾"的高潮中,在"拉普"的推动和斯大林的默许下,实际废止了这个文件。这使苏联文化发展的方向发生了逆转。从此,苏联思想政治批判和政治运动一波波接连不断,造成思想理论僵化,把学术文化领域变成了完全听命于一人、由一派控制的、笼罩在万马齐喑之中的一潭死水。?
  • 论文
    郭春生
    2012(11):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改革斯大林模式已成为苏联的当务之急。赫鲁晓夫执政后适应了形势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而没能全部成功,但它表明了现实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政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论文
    王立民
    2012(11):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是上海律师公会成立100周年。上海律师公会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近代法制。上海律师公会是中国近代法制的产物。在上海租界出现了近代法制和清末进行大规模法制改革以后,上海才出现了律师和律师公会。上海律师公会随着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近代法制逐渐趋于完善之际,上海律师公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规模渐渐扩大,律师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和领导机构集体化等三个方面。上海律师公会为中国近代法制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一贡献又分为上海律师公会作为组织作出的贡献和上海律师公会的律师作为个人作出的贡献两大部分。?
  • 论文
    沈卫威
    2012(11): 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大学是生长民国新文学的重要土壤。北京大学对早期白话新诗创作的呵护和推动、南开大学对早期话剧的培育和推动,以及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史迹均非常清晰。原本是新文学作家的许多学者进入大学成为专业的文学教授,从创作转向文学研究,同时培养文学新人。这样,也就有了几代青年作家从大学里相继走出、传递新文学薪火的人文景观。
  • 论文
    吴锡标
    2012(11): 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氏南宗文化是孔氏文化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与江南文化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的产物。南渡以来,孔氏南宗一方面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形态,一方面积极融入江南社会文化环境,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由此形成了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孔氏南宗文化,并且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从文化内涵及其本质特征上透视,孔氏南宗文化是宗族文化、地方文化、政治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这是孔氏南宗自身积极有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历代政府高度推崇以及士绅民众崇敬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论文
    王本立
    2012(11):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38年11月至1939年9月,英国借助一场被习称为"儿童运输"的营救运动,从纳粹欧洲专门营救并运回大约10000名年龄在2个月至17岁之间的儿童难民。这场足以彪炳史册的营救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令人扼腕的骨肉大分离运动。因为,除孤儿之外,儿童难民的成功获救,均以离开其长亲为代价。更为严重的是,对大多数当事家庭来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大屠杀的次第发生,这一分别,竟然成为永别。而如果没有纳粹穷凶极恶的迫害、恫吓和屠杀,自然也不会发生如上的一切。因此,这场历史惨剧的幕后推手和元凶,都是纳粹。
  • 论文
    杨蓉
    2012(11): 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发展与信仰危机共存。这样的现实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文革"等极端坼裂"礼"与中国连接的错误,重建"礼"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