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9期
    出版日期:2012-09-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于建崠
    2012(9): 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社会稳定是与威权体制密切相联的"刚性稳定",压力维稳是这种"刚性稳定"的维持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压力维稳面临着利益冲突加剧、维稳政策偏差、信息技术发展、维权意识增长等多方面的挑战。当前,维稳必须要有新思维:维权是维稳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变静态稳定为动态稳定,变"维稳"为"创稳"。 ?
  • 论文
    陈国权|周鲁耀
    2012(9): 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肯定了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激励制度。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责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于是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贯穿于公共决策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处于集权权力结构向制约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之中,既有的利益表达渠道容量不足,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规则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对公共决策中的利益冲突的防范与化解形成了严峻挑战。化解和防范利益冲突对公共决策的不当影响,需要增强公共决策的开放性,改革当前决策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健全决策规则设计,完善决策激励机制,以此来限制与引导决策者的自利行为。?
  • 论文
    赵修义|黄力之|高瑞泉|高兆明|陈少明|叶书宗|朱贻庭
    2012(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叶文宪
    2012(9):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 论文
    王志明
    2012(9):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历史教育苍白是全民历史教育缺位的表现,青年淡漠历史是对历史政治化的抗拒。传统价值观的不断解构、重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解构有余,对历史等人文价值关怀不足。以"现代"观念重塑历史精神是青年历史教育的至要问题。?
  • 论文
    阮巧玲
    2012(9):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教育对塑造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现象却令人担忧。当下仅以高中历史教育为重点来看,无论从课时设置和教材编撰、教师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课堂教学等方面而言,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与困境由来已久。我们应分析其中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 论文
    杨团|孙炳耀
    2012(9):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韩国农协的考察,结合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探索我国农民组织化及三农改革的新思路,发现韩国农协与日本农协和中国台湾地区农会有所不同,在金融、流通方面更能体现农协这个特殊组织"法定机构"、"公法社团"的性质。因此,大陆应借鉴其经验,突破多年来农民组织化局限于私法领域的状况,尽快启动公法社团性质的综合农协战略研究,并纳入国家层面的综合改革配套试点。?
  • 论文
    王小章
    2012(9): 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费孝通先生的小城镇研究提出了下列有影响的命题和观点:导致小城镇复苏和发展的乡镇企业,它植根于中国农村农工相辅的历史传统;小城镇是人口的蓄水池,它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主要的出路;乡镇工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开创以工养农、以工补农、城乡互惠的局面;乡镇工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小城镇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却与费孝通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故而亟待着眼于小城镇(中心镇)在城乡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角色,重新认识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有关观点。?
  • 论文
    郭道久
    2012(9): 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过程。它从管理和服务入手,却是以管理和服务促进统治的过程;它在党的领导下实施,是党在转型期实现自身的历史性转变的过程;它本身就是政治发展的内容,从内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 论文
    张幼文
    2012(9):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开始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面临参与国际政策协调,实现世界经济新平衡;加强能力建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实现金融业在开放中的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经济大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稳定周边环境,以和平包容发展推进区域合作的新主题。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需要实现改变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增长结构,重建发展动力;改变价值链低端分工的发展模式,提高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立足自主创新,在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实现结构升级等任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顶层设计应该把"以大求强"作为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基点,推进与新兴经济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注重发挥现实优势实现发展的战略选择。?
  • 论文
    倪振峰
    2012(9):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强烈的利益驱动和法律规制的滞后,我国每年在通过填海造地获得300平方公里土地的同时,违法填海造地行为也愈演愈烈。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将接踵而至。法律规范和执法、司法实践中缺乏对于填海造地相关概念的统一规定和严格解析,是造成填海造地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 论文
    陈炎
    2012(9):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形而中"的审美文化史,我们的研究方法既不是单纯的逻辑演绎,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归纳,而是一种经验描述的方法。我们的审美文化史是要借助"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已有成果,在其预留的"箱体空间"之间进行运作。反过来,正是通过我们这种"形而中"的努力,才能把以往的"思想史"和"器物史"联系起来,以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史"。?
  • 论文
    兆文放
    2012(9):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审美文化史的叙述介乎审美意识史与美学思想史之间,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审美文化现象上,而是要寻绎其背后的深层理念,包括理论、思想、逻辑、观念等。它们作为统合力和助推力,贯穿于中国审美文化史之始终。因此只有在深层理念上有所更新、有所突破,中国审美文化史叙述的创新开拓才是可能的。今天中国审美文化史研究要取得进展,应将以往被忽略但意义重大的细部作为研究重点,并在写作路径、框架和体例等表象形态的设计上有所体现。在中国语境和汉语系统中,对于"文化"概念的重新理解,为中国审美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参照,也为其叙述方法开启了一条新路。
  • 论文
    谢岳
    2012(9):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规模之巨,大国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它既能够促进又能够遏制全人类的进步,因此,人类需要设计一套政治制度,确保大国沿着人类进步的积极方向前行,使它成为全人类幸福和繁荣的主要动力和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权威中心的单一制和多中心的联邦主义通常被作为安排大国政治生活的制度选择。由于担心多元化带来社会失序,前者以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应对之,提倡中央与领袖的权威,遏制个人权利和自由;与单一制相反,后者鼓励多样化,保护公民自由权利,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平等竞争,实现权力制衡。表面上看,单一制在解决大国问题方面似乎有超强的能力,然而,这种制度不仅恶化了大国潜在的自然问题,而且限制了大国解决自然问题的能力。相反,联邦主义既能克服大国的规模障碍,又能够降低因资源匮乏而造成的人为灾难,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充分地释放大国人民应对危机的潜力。如果大国试图寻求持久的幸福与繁荣,联邦主义制度是一项应然的政治选择。
  • 论文
    钟祥财
    2012(9):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适对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由赞赏到否定,是随着他对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等现代价值的认识深化而引致的。由于学识广博和思想敏锐,胡适的经济思想或者比具有工具理性倾向的自由主义学者更具预见性,或者比崇尚技术分析的经济学者更早发现计划体制的弊端。胡适对自己早年主张的忏悔,是中国现代合理发展的理论现象。?
  • 论文
    邰浴日
    2012(9):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欧剧变之后,一些成功实现了民主化转型的东欧国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正因为有了民主制度的保障,这些国家才得以成功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经济改革,进而融入欧盟经济体,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民主制度也理顺了东欧国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使得政府能够切实地对选民负责。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选择了民主政治的道路,这些东欧国家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年"社会主义"曾许诺过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