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10期
出版日期:2014-10-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何谓“中国启蒙”——论近代中国的三次启蒙
赵敦华
2014(10):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7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启蒙运动,直至现在的中国启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整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所实践的、尤其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所亟需的三次启蒙思想,从理论上分析这个时代曾经解决、现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梳理封建主义、国内外资本主义与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复杂关系,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价值的层次关系和相互联系。
Select
论文
社会政策的效益底线与类型转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历程的反思
景天魁
2014(10):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政策不能只追求眼前效益,不顾及长远效益,一些应急型社会政策的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可能为负,甚至可能跌破效益底线。如果以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历程和效果为分析蓝本,从时间性、空间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四个维度来考察社会政策效益,会发现有些社会政策非但效果不佳,还造成了新的贫困或其他社会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策当从应急型转变为储备型,即强调前瞻性、综合性和长效性。这一转变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Select
论文
帝制·共和·复古——李欧梵教授访谈录
陈建华
2014(10):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胡耀邦对拨乱反正的卓越贡献——我为什么要出版《亲历拨乱反正》
沈宝祥
2014(10):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圆桌会议:和而不同与文化主体性
朱贻庭|许明|高兆明|黄力之|付长珍|余源培|余玉花|李国娟
2014(10): 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现代性—后现代性时空交错中的中国政治现代化——兼与胡伟教授商榷
黄福寿
2014(10):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一般路径和特殊过程并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错,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伴生。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交错,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可能路径,也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缩短或超越某些阶段的可能性。当代中国的政治转型,既要矫正以工具理性为支撑的现代性思潮的缺陷,又要防止以对价值理性的尊崇为特征的后现代性思潮的过度张扬,要在现代性—后现代性时空交错中构建“新型政治现代性”,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Select
论文
为“汉学主义”理论一辩——与赵稀方、严绍璗、张博先生商榷
顾明栋
2014(10):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赵稀方、严绍璗、张博三位先生对汉学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为我们探讨汉学主义理论的深意提供了契机。提出汉学主义的理论着眼点并不完全是促进汉学研究和国学研究,甚至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国内的人文社科研究,而是旨在认清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以精神殖民为基础的文化无意识以及学界以智性殖民为核心的学术无意识,克服把西方学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奉为普世真理的倾向,最终目的是鼓励恰当地看待西方他者的智慧和局限,客观地评估本土文化和学术的价值与不足,促进中国学术思想的解放,焕发中国学术的创造力和原创性,成为葛兆光先生呼唤的“涵盖了中国、亚洲和西方的顶级世界理论”的助产士。
Select
论文
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观”辨析——与王国勤先生商榷
郝宇伟
2014(10):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剧的社会转型是滋生当下中国群体性事件中暴力观的现实根源。与其把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看作是群体性事件行动者的暴力私力救济,倒不如把它看作是行动者的一种政治策略。要想消除暴力及其观念,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加快我国政治制度化建设。
Select
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唐皇凤|陶建武
2014(10):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国家治理技术的大数据是一种积极的治理资源,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上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大数据技术为提升国家的科学决策、社会监管、公共服务以及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大数据意识的缺乏、信息安全、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权力寻租等难题,是大数据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在大数据治国时代,执政党和政府主导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市场运作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和公民参与则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保证。
Select
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
王向民
2014(10):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社会政治形态,也在塑造着国家治理方式。大数据主要来自数据挖掘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它造成国家治理的组织结构日益多元化与平权化,也将造成国家治理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大数据赋予了国家或政府不同于传统的角色。
Select
论文
在技术进步中媒体如何寻找自性
刘培峰
2014(10):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已成为人们便捷的交流工具,也提供了新的表达和参与的中介。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扩展了权利实现的手段,使公民权利的实现有了新的可能。但在当今中国,网上空间与现实空间、新媒体的表达与传统媒体的表达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撕裂,也给公民权利的实现带来困境。在消费主义和商业化的浪潮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需要寻找自己的合理定位,实现合理分化,履行自己的使命。维护公民的权利、自由和构建公共领域是媒体的基本责任。
Select
论文
依附、分立、嵌入:中国发展社会组织的三种逻辑
岳经纶|邓智平
2014(10):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界关于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有多元主义、国家主义、法团主义三种模式。从中国实践来看,计划经济时期是国家吞噬社会,属于国家主义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加强社会建设以来,社会组织获得快速发展,正处在走向多元主义还是法团主义的关键时刻。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合作治理的世界潮流,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要在分立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走一条混合型法团主义的独特发展道路。
Select
论文
“征税权”视角下的央地关系
范子英
2014(10): 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对中央地方关系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往往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关。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强化了中央的集权,其中,国税局的分设更是首次将征税权赋予中央,此后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和“营改增”都是将征税权由地方转移到中央。征税权的集中虽然能够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和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但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地方发挥“援助之手”的空间,挫伤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限制企业的成长,以及缩小地区差距的努力。
Select
论文
行政改革成功的关键——基于行政职能转换路径的经济学解读
袁堂军
2014(10): 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政职能转换的目的是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行政手续的简便化,以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行政规制的缓和与取消。前者是通过简政放权来降低制度成本,激励创新和创意,让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国民福利。后者重在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竞争力。在考察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职能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展开分析,比较行政职能的类型及风险,可以得出:行政职能转换的基础和前提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对称,风险可控的制度保障是第三方评价体系。行政改革并非是一句空喊的理想或靠一时的热情就能实现,针对不同领域和产业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制定具体可实施的方案,方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Select
论文
思想资源与观念误导——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形成中的民本观念
张师伟
2014(10):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君权,两者迥然不同,但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又确实受惠于传统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既是西方现代民主思想在中国落脚、扎根的重要思想资源,也在现代民主思想中国化过程中进行了价值指引。中国社会各界在政治思想上普遍性地经历着从民本到民主的过渡。民本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性地渗透进了民主思想的逻辑里,不仅在概念上出现了误读,误以民本为民主,更进行了价值性的整体影响,导致理论界不少人同时曲解了民本与民主,着力于将传统民本论证得更像民主。
Select
论文
市场框架下的社会主义“分享”价值原则——基于文化战略学的考量
刘方喜
2014(10):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置于全球视野中来看,在初次分配中由资本“独占”剩余价值的“工资经济”,构成了传统“旧市场”的内核,而当代“分享经济”对这种内核有所改造,加之在市场之外二次分配中推行社会福利保障等制度性分享措施,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不再那么剧烈。具有“分享”内核的当代“新市场”,与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更为接近,而推行分享价值原则,有助于坚定地推进新型市场化改革,并有利于保障平等,促进和谐,拓展自由。
Select
论文
论中国式“生活政治”
朱承
2014(10):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日常生活被提升到政治层面予以解读的一种政治范式。在中国思想传统中,“生活政治”的展现路径往往是“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前者将政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后者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政治。历史地来看,积极的“生活政治”可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志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收拾人心”的途径;而消极的“生活政治”往往走向“泛政治化”。
Select
论文
共生视野下的新旧媒体:融合与发展
吴萍
2014(10):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所组成,和谐共生是在合理的限度内分享资源。以社会共生论为前提,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必须联手新媒体,共享网络、移动终端等用户数据,补充、开掘新的内容生产方式,通过线下活动将报道对象与读者对接,以拓展经营的方式,力求实现创收。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