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4-2229 CN 31-1208/C
导航切换
探索与争鸣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辑部成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
学界动态
本刊公告
学术活动
读者妙评
精品力作
本刊特稿
学术争鸣
青年论坛
专题聚焦
圆桌笔谈
常设专题
最新专题
探索学人
学术名家
青年新锐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作者注册
投稿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邮局订阅
邮购本刊
Email Alert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5期
出版日期:2014-05-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圆桌会议:大力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
高书生|韩永进|祁述裕|竹立家|胡惠林|魏宏|陶东风|王列生|高宏存|齐崇文
2014(5):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
周平
2014(5):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深化,一国的国家利益溢出领土范围以及国家间利益交融的现象日渐普遍和深入,并导致了国家疆域及边疆形态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的利益边疆概念,逐渐演变为界定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海外利益范围的基本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运用于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不仅无须对利益边疆说“不”,而且完全可以也应该顺势而为,运用此概念来界定中国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的海外利益区域,并构建自己的利益边疆。为此,中国既需要进行利益边疆的理论构建,形成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利益边疆理论,也需要进行利益边疆的现实构建,恰当地界定利益边疆,并以巩固的战略边疆来支撑自己的利益边疆。
Select
论文
民主的好坏并非由民主本身来检验——与蒋德海教授商榷
曾祥云
2014(5):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民主”从其提出的语境来看,不是对我国现阶段民主建设的理论概括与抽象,而是对中国民主发展目标的理性诉求,换言之,“中国式民主”不是概念,而是一种关于民主的实践理念。由于中西民主各有其实现的前提与界限,因此,坚持以“中国式民主”实践理念为引领,不仅是推进中国民主建设的正确途径,也是防止其沦于现代诡辩的有效方式。民主是“表”,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里”,因此,检验“中国式民主”好坏的标准,不在民主本身,而在民主之外,即它是否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正相适应度。
Select
论文
科学认识中国式民主的已然性和应然性——兼与高民政、蒋德海教授相唱和
虞崇胜
2014(5):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并不像某些人所描绘的那样可怕,它其实是人类不断追求和向往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形式。中国式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独特创造,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已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科学认识中国式民主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三个基本维度:其一,自信;其二,自觉;其三,自省。讨论中国式民主,不能脱离已然的事实,但也不能停留在已然的事实上,而应透过已然的事实,去追寻中国式民主应然的走向,也就是说,中国式民主最终必然走向类文明。
Select
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困境——与张泉先生商榷
唐兴军|王可园
2014(5):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身份建构是基于认知主体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过程。文明的冲突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困境的根源。城乡二元体制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受损、市民身份与权利得不到正式制度的确认,城乡文化差异及巨大的现实生活压力等,都成为其陷入身份焦虑与认同困境的缘由。要走出困境,构建积极的身份认同,必须从提升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构筑互融共信的多元文化环境等多层面入手。
Select
论文
乡村产权实践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沪郊农村调查的反思
张佩国|徐晶
2014(5): 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城市化进程中,沪郊不同类型的村庄产生了不同的农民生计模式,由此带来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实践,其中,通过村级农业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实现农村集体用地和资产的规模化流转,或将代替家庭承包责任制成为今后沪郊农业经营的主要运作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沪郊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对基层治理提出了现实的挑战,促使我们深度反思集体成员权制度与企业股权治理结构的结合问题、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粗糙分类问题,从农家经济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转变对于村庄治理的意义,农民“一盘散沙”和“刁民”刻板印象的颠覆问题,“多予”和“少管”的悖论等基层治理困境。
Select
论文
离土中国:空间、生产与认同
童小溪
2014(5):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费孝通早年关注工业下乡,晚年关注小城镇和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他不仅是“乡土中国”的阐释者,也是“离土中国”概念和实践的先驱。在此基础上,“乡—土—人”三角形的理论框架尝试实现一种超越。它侧重考察社区空间、生计生产,以及人的认同、话语和实践策略之间的互动,并以这个框架来分析离土过程。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的变迁,正面临一个岔路口,亦即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一种是乡村空间及其居民被进一步边缘化;另一种是乡村空间在非农化的同时得到庇护,从而使“三大差别”走向消失。
Select
论文
全球经济制度深化下中国改革的突破
张幼文|薛安伟
2014(5): 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全球市场不断深化,虽然多哈回合停滞,但是全球经济制度却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制度相对于市场具有滞后性,市场深化不断推动着经济制度深化。全球经济制度深化伴随着BIT、TPP和TTIP等双边合作与区域合作不断推进。当前,全球经济制度的新框架正处在形成期,全球化出现了新形势,发达国家正试图巩固其在全球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中国经济改革既要与全球经济制度兼容,又要在国内经济制度上积极突破,以开放倒逼改革实现新崛起。
Select
论文
细究“转移”:我国收入分配型式
梁东黎
2014(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入分配型式包括初次分配型式、再分配型式和分配组合型式。初次分配型式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企业部门的生产税净额补偿提供公共服务的耗费,再分配型式是指各部门收入净转移的一个组合,分配组合型式是指初次分配型式和再分配型式的一个组合。2000~2011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型式表现为政府部门资金剩余初次分配型式、企业部门收入流向政府部门的再分配型式,以及政府部门两环节财力集中的分配组合型式;而且,这种收入分配型式趋于强化。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利于转变发展(增长)方式和转变政府职能。
Select
论文
毛泽东选接班人的心路历程(上)
周一平
2014(5): 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毛泽东选的第一个接班人是刘少奇,第二个是林彪。以后在李德生、纪登奎、华国锋、王洪文、邓小平等人的试用比较中选了华国锋当接班人。毛泽东选接班人是失败的,因其操作方法、操作程序、选人标准都带有私自化、封建化的色彩。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值得后人吸取。
Select
论文
中国现代史学史研究三题
胡逢祥
2014(5):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现代,是在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局中展开的,其间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的交叉重叠,使这一过程变得异常复杂。史学作为传统积淀最深的一种学术,在这方面的转型尤具典型意义,其中有不少理论问题都值得我们反复体认和思考,方能接近事实,用鉴未来。提出对史学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度、史学思潮与流派的起伏消长,以及历史知识传播与社会互动等问题的再考量,用意正在于此。
Select
论文
蚀心故事与被污染的叙事主体——当前影视艺术的叙事伦理病症剖析
曲春景
2014(5):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下的编剧导演已被票房收视率绑架而丧失自主性,故事不再是对生存经验的讲述,而完全被经济利益所侵染。“高票房高收视率为王”不仅不具有对社会价值的拯救功能,而且对资本崇拜的社会现实还起着强化作用。揭露污染这些叙述主体的话语机制和“话语场”,使叙述主体从“空壳故事”、“蚀心故事”中挣脱出来,让故事回到自身,维护影视艺术的自主性,创造出可以与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影视作品,营造出高度文明的话语环境,以利于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的重建。
Select
论文
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责任
卜玉华
2014(5):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需要转换视角,认识到教育专业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应参与承担的教育责任,既包括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导,也包括社会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目前,社会教育传统平台的衰落,新社会组织的功能狭隘化,尤其是市民社会自育意识和能力的不足,都给我国社会参与承担教育责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一个有教育责任担当的社会,需要把教育作为衡量自己发展的尺度,把自主自觉的人的培育和利他能力的提升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并以非等级性的整体眼光构建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Select
论文
苏联史上最复杂的篇章——《苏联史》第九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特色
左凤荣
2014(5):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文
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
薛小荣
2014(5):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时代需要执政党必须具备新的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社会治理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能力体系中新的生长点,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克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治理“本领恐慌”的需要,更成为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组成。应该从媒介交流能力、组织凝聚能力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三个方面着力培育提升。
Select
论文
刑事传唤的性质和适用辨析
张子亮
2014(5): 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刑事传唤是一种有别于通知和任意侦查的间接强制措施,应当依照强制侦查法定主义原则和人权保障标准对刑事传唤进行严格规范。有证据证明有作案嫌疑且达到“怀疑”标准是采取书面传唤的证明标准,而口头传唤的适用对象是“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对该对象的理解应当限定在准现行犯的范围。刑事传唤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违法刑事传唤的制裁主要包括实体性制裁和程序性制裁两种形式。
版权所有 ©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
备案号沪ICP备050088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