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特稿
  • 本刊特稿
    阎云翔, 杨雯琦
    2017(7): 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三十年的追踪式田野调查中获取的信息,通过对中国北方一个村落里代际亲密关系的发展历程、孝顺观念的再定义和下行式家庭主义的兴起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可以发现,非常规家庭构成的变化模式,导致合二为一的代际关系中产生结构性团结和功能性团结;村民开始重新定义"孝而不顺"的孝道规范,并为代际亲密关系的确立铺平道路。追踪代际亲密关系的实践以及下行式家庭主义兴起的一些宏观社会因素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人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恰恰是对个体便捷的相互侵犯,以达到两个人之间"不分彼此"的状态;西方那种为自己而活的理想在中国文化中很难获得充分的道德合法性,中国个体对幸福和生命的意义的追求带有中国式社会自我主义的特点。
  • 本刊特稿
    罗志田
    2017(7):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梁漱溟在后五四时代曾提出一种关于世界文化过渡时代的构想,这一富含想象力的认识既有空想成分,也饱含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后现代思路。与梁启超所说从中国向西化的过渡时代论不同,梁漱溟的过渡时代是从西洋到中国化。这是一个长程的时段,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存,会让当事人充满困惑,却也是理解梁漱溟整体思路中很多看似"自相矛盾"言说的一个关键。
  • 本刊特稿
    包刚升
    2017(7): 2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以来,世界政治中的"黑天鹅"现象频现。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正在发生逆转?全球化不仅是指经济全球化,而且是指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但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潜在的冲突。从历史经验来看,人类自19世纪以来曾经历过三次全球化浪潮和一次全球化退潮。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主要大国之间的冲突、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是全球化退潮的主要原因;反之,全球化就处在稳步的上升过程之中。对于21世纪的全球化来说,主要挑战来自于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导致的经济失衡、政治失衡与政治-经济失衡。简而言之,国际体系中的经济融合与政治分歧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决定全球化的未来。
  •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
  •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
    徐勇
    2017(7): 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系权"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关系即权力;权力在关系中。前者是对借助特殊关系获得特殊权力的现象的概括;后者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强调权力在互动关系中运行。血缘关系和农业文明是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底色。从实证调查看,传统农民并非孤立地存在。其生产生活必须借助关系而进行,由此形成"关系社会",并孕育出"关系政治"。私人领域的人际关系与公共领域的社会关系相互重合和延伸,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以至于在现代社会生活仍然大量存在借助特殊关系获得特殊权力的现象。"关系权"的重要特点是主体并不直接占有,而是借助关系获得权力资源,因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权力,犹如"话语权"。将"关系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可以理解权力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运行过程和互动关系。
  • 圆桌会议
  • 圆桌会议
    2017(7): 3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现象和信息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生态,极大地拓展了公共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的走向。在微信时代,个人的意见表达、相关群体的互动、社会各种话语体系的整合、大众情绪的展露等也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态和风貌。微信公众号不仅仅承担了资讯和知识传播的功能,为知识生产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情感需求和情感表达,人们试图在这个公共空间,构建一种极具个人化的社交网络关系和情感共同体。微信公众号所依托的网络虚拟空间,其最大的潜力是对个人的解放和对世界的改造。但一些微信公众号与资本结盟、与效益挂钩、主动媚俗、迎合受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下时代精神和文化伦理的腐蚀。因此,如何看待微信公众号和时代精神状况之间的关联,如何审视微信公众号时代的社会精神文化特质,剖析新媒介语境的成分以及揭示文化表征背后的内涵,成为当前社会公共生活中亟需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近日,本刊编辑部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微信公众号与时代精神状况”研讨会。本期刊发论坛上学者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殷切期待学界进一步探讨。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阮思余
    2017(7):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朗普上台确实意味着美国选举民主有所变化,但是不能忽视这些变化背后的不变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美国两党政治结构、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以及美国人追求伟大总统的梦想。由此,也就无法断言,特朗普上台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出现了严重危机,甚至西方民主已经走向衰落。恰恰相反,西方民主的根基依然深厚。不论是从西方民主的政治根基及其自我创新、自我修复能力,还是从西方民主的被广泛学习、吸收、借鉴来看,西方民主的生命力依然旺盛。
  • 学术争鸣
    郭亚雄
    2017(7):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亚里斯多德以来,"声音"与"言语"的界分便成为西方哲学共同体排斥异质思想的治安措施。从"中国哲学"概念的提出到汉语学界对"共同原则"的追寻,直至艾尔雅维茨构建新型"文人共和国"的动议,"声音"与"言语"在为中西思想比较搭建平台的同时,又生产出一系列裹挟着价值判断的等级区划。"声言二分"的话语运作方式表明,该结构建基于自我解构性的前设,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在中国当下的别现代语境中,唯有采取跨越式停顿,彻底中断"声言二分"的理路,积极言说"中国式哲学话语",方能在未来构筑起世界性的"文人共和国"。
  • 时事观察
  • 时事观察
    任远
    2017(7):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是"转变方向",从以控制生育为导向的生育政策,转向一定程度的鼓励生育;二是"转变体制",进一步放松对生育数量的行政调控和数量管控的生育管理,逐步向"全面放开、自主生育"的生育制度转型过渡;三是"转变内容",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从管理到服务,从以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管控为主,转向完善家庭生育的公共服务配套和社会支持,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 时事观察
    钟晓慧, 郭巍青
    2017(7): 81-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过去几年的人口出生数量不符合预期,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许多育龄夫妇表示,儿童照顾的压力很大,是他们在考虑生育二孩时候的主要担忧之一。这意味着,相比于生育,养育问题越来越成为更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说,养育问题就是儿童照顾问题。结合宏观调查数据与微观家庭调查,从家庭决策层面考察儿童照顾压力、家庭应对策略及其与二孩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中产家庭中广泛存在的"隔代抚养"模式作为一种家庭策略,通过代际合作试图转移和分散儿童照顾的压力,但是同时滋生新的压力。由此而来的政策意涵是,应该重新梳理"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争论,转化过去数量思维占主导的家庭政策,建立以儿童照顾为重心的支持性的家庭政策。
  • 时事观察
    吴小英
    2017(7): 8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型期的中国家庭一方面日益显示出脆弱和困顿,另一方面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活力和韧性。这种矛盾的状态只有放在家庭流动性的概念框架中才可以理解。"流动性"作为理解家庭的新框架,其中包含不同层面的含义:家庭在时空上的迁徙和变动,结构和形态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家庭关系和模式上的流动性和多元化。这些表现既有其社会结构和制度成因,也反映了与家庭相关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家庭流动性相关联的家庭概念和界定,更加强调家庭的关系视角、多元视角和建构视角,它突破了家庭在经典的现代化理论中被动的、固化的角色,而被赋予了某种实践性和主体性,因而既在家庭和社会研究中具有方法论价值,也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缺失家庭流动性视角的社会政策,是一种有缺陷的社会治理思路。
  • 经济改革
  • 经济改革
    张幼文
    2017(7): 97-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发展到了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双向投资布局新阶段,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新时代的到来。为成功推进双向投资布局,需要注重多层次意义上的战略协同,其中包括对外宏观平衡中的战略协同,以在资本流出中确保国内增长,实现资本流入流出的总量平衡;投资战略与贸易战略的协同,以对外投资促进贸易出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投资贸易协同推进;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的协同,使地方政府既注重引进也注重流出;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外协同,使对外投资有效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高水平引进与自主创新相互促进。
  • 史海钩沉
  • 史海钩沉
    周尚文
    2017(7):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17年,在俄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一年。先是二月革命的风暴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刚建立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十月革命又把一个更新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给了俄国。这两次性质迥异的革命浓缩在八个月间,在世界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此前,1911年10月,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反观中国的两次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走过整整38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也经历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时间距离看,中国两次革命的进程比俄国两次革命要长得多,也曲折得多。这就使历史发展丰富和复杂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并对革命理论的建构、革命队伍的历练、革命战略策略的运用,以及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然,历史距离长短不是由一个政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也不是衡量一个革命运动利弊得失的主要标志。这种比较只是提供一个视角,说明历史距离的长短与革命进程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革命党人要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
  • 史海钩沉
    余伟民
    2017(7):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17年俄国革命既是政权更替的政治革命,也是承载现代化使命的社会革命。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改变了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世界革命"背景下将落后的俄国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预期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未能实现。列宁晚年重新界定了俄国革命的历史阶段和苏维埃政权的发展目标,以十月革命为起点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选择与俄国的现代化目标相结合,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十月革命的开创性功能是为东方落后国家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质是非西方模式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范例。
  • 史海钩沉
    陆南泉
    2017(7):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月革命后,苏联经历了国内战争、军事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执政后,从经济体制上讲,由于在商品货币关系问题上的教条主义,坚持产品经济观,竭力限制与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从政治体制上讲,实行高度集权,最后发展成斯大林个人集权主义乃至专制主义。这种经济与政治体制成为导致苏联社会主义试验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 文化视野
  • 文化视野
    王凤才, 杨丽
    2017(7): 122-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话语伦理学是哲学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种普遍主义伦理学,它试图在克服康德的道德哲学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先验语义学批判,找到达成道德共识的程序,以此来确立现代道德规范的客观有效性。但是,维尔默不满意于这种话语伦理学,而是紧紧抓住话语伦理学的基本前提之一,即真理共识论,展开了对话语伦理学的内在批判。这一批判断定真理共识论不仅会使话语伦理陷入基础主义样式之中,又会使它无法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做出清楚的区分,因而,话语伦理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文化视野
    黄鸣奋
    2017(7): 129-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对人自身进行克隆在实践中仍然是禁区,但在创作中已经是科幻作品的热门题材。克隆人之所以成为后人类语境的重要命题,是由于它有条件充当自然进化向人为进化过渡的里程碑。克隆人来源于无性繁殖,不应有父母之分,只存在亲本之别,他们心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身份意识。环境影响是造成克隆人与原版人心理差异的重要原因。从伦理角度看,科幻电影致力于揭示克隆人通过挑战身体的唯一性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变动,构想克隆人与原版人的关系、克隆人与克隆人的关系、克隆人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以此为背景展开的克隆人叙事将克隆人权利作为后人类社会的难题,警示克隆人价值所包含的恶托邦想象的风险,展示了克隆人种族所涉及的跨物种融合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