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 2018, Vol. 1 ›› Issue (11): 61-67.

• 学术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佛系”:公共领域衰落与个体精神自救——兼与孙向晨等教授商榷

成庆   

  • 出版日期:2018-11-20 发布日期:2018-11-24
  • Online:2018-11-20 Published:2018-11-24

摘要: “佛系”现象作为年轻世代的流行文化现象,与现代性以及全球消费主义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国当代的“佛系”现象是在一个高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所具有的“肤浅化”与“空洞化”一方面是消费主义本身的逻辑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20余年来,公共领域中关于消费主义与市场化的批判与反思因为各种原因而迅速退场,使得消费主义的某些精神症候只能通过如此直白与肤浅的方式加以应对。同时,“佛系”符号的使用,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隐逸”“疏离”的观念有密切联系。这从另一种角度也说明了,在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从西方视角对于现代性所展开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批判之外,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某些观念也可以回应某些现代性的问题,而这20年来社会层面的传统文化的回潮,就是这样一种自发的民间反应。但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回潮仍然停留在某种“文化消费”的层面上,还有待未来产生足够深入的批判与反思力量。

关键词: 佛系, 现代性, 消费主义, 公共领域, 儒释道,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