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 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超出时间性质的存在。可以说,20 世纪并未在 100 年的终结处戛然而止,在思想史意义上它与当下依旧紧密相连。在 20 世纪的历史中,中国知识分子留下了一部恢弘壮丽又曲折艰难的心灵史诗。文学书写是凝聚知识分子精神价值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无论是关于知识分子叙事的文学创作,还是对于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认识,都还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由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联合主办的“与 20 世纪同行 :现代文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在与会学者的发言中,同济大学王鸿生教授围绕 20 世纪知识分子及其叙事进行探讨,指出 20 世纪知识分子的重大标识之一是“为人类生存的意义”而斗争,是技术与人类异化之关系的深度思考,是文学想象最为薄弱的环节。揭示时代精神难题,为时代提供具有召唤性和塑形力的文学语言和价值,此乃当代知识分子叙事的美学和道德责任。海南大学刘复生教授从知识分子精神结构角度对此进行呼应,他以钱理群、洪子诚、李陀等“30 末”学人为个案,从“幸存者”与“债权人”这两个视域切入,认为要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理解这一代人的精神结构,那就应重回“启蒙”原点的思想基底,重新理解他们与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及 1990 年代历史的关系。北京大学贺桂梅教授在21 世纪背景下重思 20 世纪中国文学,指出 21 世纪的全球现代性危机要求重新辩证思考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学经验,而如何理解“现代”“革命”和“战争”的辩证关系是其中关键问题。上海师范大学董丽敏教授通过对当代多元文学史书写实践的批判分析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应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格局中探寻可能的资源、路径与方案,文学史书写是思想文化乃至社会问题,需要使多元化的文学史书写与总体性社会想象产生关联,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主体位置。这四位与会专家的笔谈文章,为理解知识分子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打开了值得拓展的空间,我们择取并组成专辑刊发于此,以期学界关注并进一步深化讨论。
——特约主持人 董丽敏
王鸿生, 刘复生, 贺桂梅, 董丽敏. 知识分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笔谈)——待完成的知识分子叙事[J]. 探索与争鸣, 2019(9): 73-91.
Wang Hongsheng & Liu Fusheng & He Guimei & Dong Limin.
Intellectuals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ntellectual Narration to be Completed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2019(9): 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