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生产节奏, 进而对个人、社会、国家与全球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强有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下, 经过全国上下、各界同胞两个多月的巨大付出与努力,我们已取得了疫情防控的 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病毒还有可能与人类共存。大流动、高风险 的复杂形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套规则 和制度,更是一种理念和方法。因此,我们需要从理念、方法上对疫情防控中的 经验教训作出总结与反思,努力寻找共识。为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邀请专家 学者从方法论的视角进行了探讨。专家们认为,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中道, 坚持共同体精神、坚持专业主义和专业精神、坚持法治、保持忧患意识和自省精神、 坚持治理弹性以及构建责任伦理为核心的合作式风险治理体系,是抗疫取得阶段 性成果的保证,也是大流动、高风险社会应该遵守的法则。 何怀宏教授认为,疫情在全球蔓延凸显了人类共同命运的处境,可以作为一 次推进人类命运共识的时机,这需要各方求同存异,共克时艰。邓伟志教授将应 对灾害的常识归纳为居安思危、临危不惧、济困扶危和变危为安,并提出我们既 要普及常识,运用常识,也要勇于挑战常识,变革常识。赵修义教授认为,本次 疫情防控凸显了专业主义的价值。专业主义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也 有利于营造平和理性的社会氛围,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沈国明教授指出,法治是 风险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国家治理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但 也显示了我国国家治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法治的权威。杨国荣教授认为, 在抗疫的重要阶段,回归理性愈发重要。尊重理性要求我们避免盲目自满或自卑 的心态,更关切人性和人的尊严。郭齐勇教授提出,面对疫情我们要发挥中华人 文精神中的自省意识和忧患意识,谦虚谨慎,重视自身的短板,尤其是在国民人 文素养方面予以教化与提升。孙向晨教授认为,守护社会最为紧要的是“回归中 道”,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性的公共使用,恪守忠恕之道,达于社会共识。唯 此才能有效沟通,深入交流,保持社会的稳健。陈忠教授指出,治理弹性是我国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权力弹性的合理化推进治理弹性营 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张成岗教授认为,全球风险 分布呈现“均等化”的趋势,我们应加强社会协同,促进风险防控全球合作,强 化以“责任”为核心的合作式风险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