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
2021(7): 27-5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今日中国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如果从软实力角度审视,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提升的空间,而中国城市正是实现软硬实力匹配和全面提升的重要发力点。2021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将“软实力”应用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和治理。城市软实力具有哪些内涵和维度?培育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础和路径如何寻觅?如何实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怎样在软实力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理念、价值与发展思路?为解答上述问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约请专家学者,组织相关笔谈,探讨城市软实力培育和提升的关键因素、着力方向、指标体系等问题,希冀在立足中国城市经验的同时,从全球文明的视野,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学者的思考和智慧。
王战研究员指出,城市软实力培育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软实力建设需要重视三个层面:一是在公共政策层面营建软实力的基础;二是在价值观层面锻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核心;三是通过城市民间表达发掘自身特色优势。陈恒教授认为,城市软实力需要在全球文明史视野下理解。城市是文明的熔炉,在历史上对地区乃至国家文明形态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包容力、提供力、号召力、吸引力等软实力的内容,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汪涌豪教授主张,城市更适合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加以定义,城市发展理念应基于其精神性本质,体现对城市人精神需要的关怀。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提升城市软实力,关键在于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发展与环境、秩序与自由这三对关系。杨扬教授指出,城市文化软实力应重视文化与人口基础,在理论研究和规划布局中予以考量。未来应从空间建设、产业设计、区域协同三方面发力,实现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陈忠教授认为,当代城市社会“人人都是软实力”,软实力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也服务于日常生活。自觉地关注常人世界、日常生活,从空间与环境、制度与治理、素养与行为等方面营建更具公平、正义底蕴的日常生活,对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具有战略与路径意义。葛红兵教授指出,创意城市建设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创意创新能力是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为此,需要打造城市“产业化的文化创意核”;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重视作为创意创新本源的文化基础。胡键研究员认为,依据软实力构成要素,可编制出一套城市软实力指标体系,包括物质资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更细致的二级、三级指标。这套指标体系有助于考察和评估城市软实力资源,进而确定适合城市自身的发展定位和风格。徐剑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城市软实力能级跃升的核心是提高城市的全球叙事能力,构筑独特鲜明的城市形象全球识别系统。这一系统包含三大核心要素:核心文化产业识别、超级城市地标识别与标杆性城市节庆事件识别。赵宏教授提出,良法善治为当代城市治理提供精神支撑、制度保障与实践指引,对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十分关键,包括在都市规划立法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数据治理中明确政府权能和义务,在城市风险预防中构建新型法律框架等。
——主持人 叶祝弟 杨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