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洪治纲, 何平, 项飙, 梁鸿, 周海燕, 刘亚秋, 田丰, 项静, 严飞, 杜月, 王磊光, 叶祝弟, 屠毅力
2021(8): 37-70.
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严飞兄的提议和张罗,也特别感谢出席论坛的文学和社会学界的各位学者——当前非虚构写作热潮最重要的两支推动力量。今天在座的梁鸿教授、王磊光博士、田丰研究员不仅身体力行,贡献了非常重要的非虚构作品,自身也是非常出色的学者;洪治纲教授、何平教授、项静教授、周海燕教授、刘亚秋研究员、严飞教授、杜月教授等都是非虚构写作的资深研究者和推动者,而出席论坛的项飙教授则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裔学者,他的参与让我们的论坛更加令人期待。作为一种思潮的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已经勃兴十一年,十一年中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太多的问题值得反思。当下非虚构写作依然在绽放其蓬勃的生命力,并在泥沙俱下、野蛮生长中展现出开放性、未完成性和生长性。因此,我和严飞兄的设想是跳出学科内部的局限,做一次文学和社会学跨学科的讨论,把讨论的视野和范围放得更广一些,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坦诚地、开放地、平等地讨论(为此我们还注意了出席学科人数的对等性),特别是希望通过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彼此借鉴,共同推动非虚构写作思考的深入。这次讨论的论题设定为“非虚构写作与中国问题”,看上去有些大而无当,却体现了我们所要讨论的焦点—— “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为口号出场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出场姿态内在地决定了其写作的中国性和时代性。思考非虚构写作及其周边的问题,离不开转型中国的大语境,离不开对这一语境下一代人精神状况的勘查。同样,对于非虚构写作的得失总结,也只有放在是否很好展现和表达大时代中的中国性,是否真实传达一代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和生命体验这一大目标下去省察,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