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刊物全文
  • 刊物全文
    2023(3): 1-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本期目录
  • 本期目录
    2023(3): 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 圆桌会议
    熊红凯, 喻国明, 邱泽奇, 王迁, 易宪容, 吴小坤, 顾小清, 汤景泰
    2023(3): 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熊红凯
    2023(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喻国明
    2023(3):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邱泽奇
    2023(3):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王迁
    2023(3):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易宪容
    2023(3):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吴小坤
    2023(3):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顾小清
    2023(3):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汤景泰
    2023(3):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张宝明, 沈卫荣, 孙江, 潘光哲, 闵祥鹏, 周程, 王中江, 褚金勇
    2023(3): 3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张宝明
    2023(3):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沈卫荣
    2023(3):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孙江
    2023(3):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潘光哲
    2023(3):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闵祥鹏
    2023(3):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周程
    2023(3):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王中江
    2023(3):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圆桌会议
    褚金勇
    2023(3):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特稿
  • 本刊特稿
    赵汀阳
    2023(3):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人工智能仍然属于图灵机,其采用的是经验主义和进化论原则。GPT 是图灵机的一种升级版,其思维方式已经从机械主义转变为经验主义和进化论。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突破奇点尚需获得自我意识、反思性和创造性,这意味着必须建立人工智能自己的语言,并将“数据作业”转变为“思想作业”——虽然不一定需要先天语法,但需要有先验的逻辑。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突破奇点,但技术文明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制度文明的发展水平,未来这将划时代地全面改变世界。因此,人类需要一个“新启蒙运动”来应对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注重技术发展与制度演化之间的平衡,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 本刊特稿
    许纪霖
    2023(3):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hatGPT 引发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基于沉浸式用户体验可以发现,ChatGPT 是一流的逻辑、二流的内容、三流的文字。ChatGPT 所改变的不仅是人类习得知识的方式,而且会导致古典意义上批判性思考的回归。目前的 AI 具有逻辑的计算理性,但缺乏高度依赖生活实践的直觉、悟性与想象力,在更复杂的情感层面,同样匮乏细腻的情感。今天出现的 ChatGPT,还没有人的自我意识,假如有一天它觉醒了,究竟是福是祸,尚在未知之间。从轴心文明的古希腊哲学、儒家哲学到近代的启蒙哲学,都预设了一条文明的底线:人是主体,整体的人类利益和个人的生命、自由、尊严至高无上。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王静, 舒国滢
    2023(3): 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歌案”一审判决后,桑本谦教授认为,“江歌案”中的刘鑫(刘暖曦)不存在法律上的过错,但引入“过错冗余”“有难同当”的概念可将一审判决合理化。这在理论上值得赞赏,但从道义层面为司法寻求判决理由的观点有待商榷。二审判决虽以“安全保障义务”
    为基础寻找裁判依据,但在“安全保障关系”“安全保障义务主体”“直接过错”认定方面存在不足。判定刘鑫在法律上存在过错的另一种思路是刘鑫应承担《侵权责任法》第 28 条规定的“第三人侵权责任”,其教义学原理在于“双重风险损害原则”。刘鑫虽非直接侵权人,但其行为是他人陷入不可预测之风险境地的肇因,且因过错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发生几率,应对他人的损害承担责任。司法裁判并不反对道德判断,反对的是绕开法条及对法条进行超越法教义学分析的道德审判。
  • 学术争鸣
    刘雪莲, 唐新宇
    2023(3): 92-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治理失灵的窘境正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全球层次治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社会对于区域关注度的提升以及区域治理的长足发展,区域治理在功能和结构上体现其全球治理价值,全球治理出现了区域转向的态势。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来源于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互动性的增强,由于二者间存在治理客体、目标与机制的通联性,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良性互动得以展开并深入发展。区域转向的核心目标是寻求实现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区域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不意味着完全走向区域治理,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存在着本体差异性与内在矛盾性,二者不能完全重合与互相取代。在区域转向的过程中,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矛盾性也会加剧全球治理的危机,因此需要把握全球治理区域转向的程度与限度,注重这一过程中的法度,保障这一进程不脱离全球治理的目标与方向。
  • 学术争鸣
    孙建伟
    2023(3): 102-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中,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资格权的特殊性,并将其界定为特殊的用益物权,这种主张看到了问题,但没有看到宅基地资格权特殊性背后更多的法权逻辑。宅基地资格权应界定为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社区中的一种实现形式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农村社会集体与成员形成的一种新型总有关系。农村土地所有权在封闭的社区中,只有通过资格权,三权分置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才能获得有效的活力及合法性。宅基地所有权作为一种集体公有制的法权,其源于集体成员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或为保障集体成员生存权、居住权的制度基础。因此,其承载了更多的农村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为推动农村社会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权收益,推动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准确定性资格权的基础上,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进一步财产权化。
  • 社会与文明
  • 社会与文明
    刘志彪
    2023(3): 109-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国统一大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统一”。全面深刻地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进一步聚焦“统一”的内容和实现这种统一的路径,这也是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实际操作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方向。从理论层面来看,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规则与竞争规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统一的基本规则,确立这两种规则需要突出依法治国和法治调控。从实践层面来看,妨碍自由流动的力量主要有三种:一是地理本性;二是地方政府保护与市场分割;三是企业市场势力尤其是平台模式的垄断。其中,破除地方政府保护与市场分割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以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实践为例,分析其破除行政区经济、加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可以得出两点启示:一是现阶段的一体化战略,不能从均贫富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在发展差距很大的地区间搞民生的“一样化”“一起化”;二是地区间民生发展水平差距的平抑,要通过很长时期的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和分配调节逐步来实现,对此要有历史的耐心。
  • 社会与文明
    林进龙, 穆光宗
    2023(3): 11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老龄化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资本逻辑和人口转变的叠加催生了相对资本过剩的老年人口,引发了老龄社会的老龄歧视和低生产力焦虑。作为对抗老年人口相对过剩风险的社会诉求,生产性老龄化话语的出场,实际上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资本力量扩张和反向社会保护运动之间斗争的结果。因而可以说,生产性老龄化既是老年人在劳动过程中进行自我确证的重要场域,也是消解老龄社会低生产力焦虑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战略在西方国家的话语表达中强调经济优先和个人责任,事实上是新自由主义体系下福利国家重组的重要工具,其不仅会扭曲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还会不断复制老龄社会不平等机制的再生产。对中国来说,应将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既肯定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发挥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价值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路中将生产性老龄化的范畴、结构、文化和制度之中国特征转变为中国优势。
  • 社会与文明
    范忠信
    2023(3): 13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法典》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意味着既确认“习惯”“公序良俗”为民事法源,又确认“公序良俗”为习惯法源的是非标准,这一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于承认民间社会生活自发生成的规矩秩序为民事补充法源,承认人民大众有集体无意识参与民事法源创制的权利。这既是从苏维埃法制理念向当代世界法治理念的升华,也是回归中华人文价值暨世界共同价值的升华。这一进步意义可以从公序良俗作为习惯法源之“宪法”、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政治变革意义、当前民事立法司法的公序良俗省察、通过风俗习惯认识和把握公序良俗等角度入手作分析解说。
  • 人文
  • 人文
    张立文
    2023(3): 14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追寻境界,是追求内心与外物、本质与现象、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意、意中之境与意中之意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贴近境界的本真的方式。何谓境界,学者各自规定不同,从各人的论述来看,所谓境界,主旨是讲人生境界,是人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它是真善美统一的和合完美境界,是一种自由境界。由于学者学术观点和价值观的差分,因此各家所开出的人生境界各有不同,亦有相似之处。尽管各自所开出的境界既美又华,但缺乏某种理论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这便是自由。在自由主客体和合基础上,依据现代社会、自然、人生融突和合需要,可以构建人生生命存在与精神的五大境界,即生命超越境、知行合一境、情景互渗境、圣王一体境和道体自由境。
  • 人文
    陈建华
    2023(3): 161-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2 岁的王国维从外省来到上海,随即被推到时代风潮的前线。近代上海五方杂处、包容多元,从中孕生出一种讲求诚信和实利的精神形态,而青年王国维独钟情于“哲学”,他以《教育世界》为基地,广泛引介其所谓“纯粹哲学”,为上海迎来“形而上学”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上海也因为王国维,在诚信和实利的基础上更产生某种超越性的精神。王国维从叔本华转向康德,即希望中国人放眼世界、正视现实,树立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他以哲学为纲,以美育为目标,从思维方式、学术传统、大学学科、美育普及到国民人格等方面建构了一套制度移植的现代性方案。然而,哲学“可信”而不“可爱”,理性与感情始终处于矛盾状态,这是王国维的悲剧所在。沪上十年,青年王国维扮演了输入“理性”之光的角色,然而“理性”却激起他的感情反弹,使他对理性的局限产生警觉,也由此给我们提供了一面反思中国“现代性”的历史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