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
探索与争鸣.
2017(4):
4-32.
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英语世界年度热词,该说法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后真相”不仅总结和凸显了2016年国际政治的现状,反映了国际大环境的时代特色,而且超越了政治领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时代,权力、技术的深度介入,真相变得面目可疑,甚至面目可憎,谎话、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络上肆意流传,而真相却不知所踪。相对于过去人们对真相和真理的孜孜追求,后真相时代的人们似乎更倾向于把立场、情感和利益置于真相和真理之前。这样的深层次危机,无论是对良性社会的建构、共识的形成,还是公信力的提升以及政权的稳定,都是不利的,有必要认真审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后真相所表征的种种问题,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犬牙交错的中国,亦有所呈现。后真相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和信息传播的问题,其在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没有社会共识就没有经验事实的真相。后真相这个与后现代密切相关的概念,不仅揭示了中国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价值难题,而且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诸多深层问题,亟需从多维视角来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世界眼光为中国问题把脉。近日,本刊编辑部与《上海思想界》编辑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召开了“多维视野中的后真相时代:问题与对策”研讨会。本期刊发论坛上部分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期待学界进一步探讨。